CNML格式】 【 】 【打 印】 
即時分析:劉兆玄下台的啟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10 15:45:42  


  中評社台北9月10日電(記者 俞雨霖)“劉內閣”今天終於離開了,老實說,離開的一點都不冤枉。

  在“劉內閣”時代,一整批的博士“內閣”,默默耕耘收拾陳水扁貪腐政權的遺害,秉持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儒家知識份子風格,他們始終相信民眾會肯定他們的努力。結果當然事與願違,說得難聽點,這種想法實在好笑。這是搞政治,不是搞慈善事業,搞政治就是鬥爭,有理沒理,先鬥再說,重點是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劉兆玄走了,揮揮衣袖,很快就會被民眾遺忘。相信劉兆玄宣佈“內閣”總辭時,一定有刻骨銘心的痛楚,所以他要說,“天祐‘中華民國’,天祐台灣人民”。其實,如果真讓“劉內閣”繼續默默的耕耘下去,天恐怕只會祐民進黨了。這絕不誇張,看看民調就知道了。

  民意不喜歡“劉內閣”,為什麼?這怪不得別人,博士“內閣”不了解台灣政治運作的現實,結果只會是苦幹實幹撤職查辦,不服不行。為什麼?大陸曾有個順口溜: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就不行。橫批是不服不行。

  所以,劉兆玄下台的原因只有一個,與社會脫節。脫節的原因是,不食人間煙火。“劉內閣”有三個不了解:一、不了解台灣社會變了,變得已經不再是過去那個講是非、明道理的時代;二、不了解台灣媒體變了,媒體已成綜藝娛樂業,進入毒舌時代,語不驚人死不休;三、不了解台灣政治變了,只問顏色不問黑白。所以貪腐的陳水扁依舊是台獨分子的英雄。

  正因為有這三個不了解,“劉內閣”就只能在任何新聞事件中,處於被動挨打的地步,沒有話語權,就失去了輿論,失去輿論,就等於失去了民心,如果“劉內閣”在這樣的環境下還能存活下去,那才叫做奇跡。

  事實上,未來吳敦義“內閣”面臨的問題依舊如此。台灣當前的政治生態格局已定,政客、媒體、民眾成為三位一体的政治絞肉機,任何政治人物無法面對這樣的局面,缺乏因應能力,下場必然粉身碎骨。“劉內閣”總辭就是最血淋淋的例子。

  當然,“劉內閣”也非沒有因應三位一体政治絞肉機的能手,“衛生署長”楊志良就是極少數的一位,理直而氣壯,痛斥綠營名嘴無恥,立馬讓這些政治禿鷹鳥獸散。之後,楊志良的耳根就清靜了不少,業務推動也就一帆風順了。或許,楊志良的理直氣壯、擇善固執的經驗,可以提供吳“內閣”官員一絲絲的啟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