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東協加一上路 台灣很難有樂觀的理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1 20:11:21  


  中評社台北1月1日電/中央社今天報道,近幾年區域整合潮流風起雲湧,但台灣因“大陸因素”,造成布局全球障礙,由於推動起步太晚,“經濟部”官員預估,即使今年5月兩岸能順利洽簽ECFA,廠商面對空窗期可能長達1年。

  2010年是區域板塊變動劇烈的一年,不僅東協在大陸市場絕大多數關稅降為零,台商卻仍需繳納5%至15%關稅,競爭力馬上大幅下降;同時,韓國在東協的貨品關稅,也有高達90%貨品降為零。

  如此一來,對台商而言,不只最大出口市場大陸要面對關稅差距的壓力,連東協市場也要面對一向是強烈競爭對手韓國的夾擊。

  被排除在區域整合外的後果究竟如何呢? 近來推動兩岸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不遺餘力的“經濟部”國際貿易局長黃志鵬說,2005年東協與大陸FTA開始降稅,當年度大陸自東協國家進口值就首度超越台灣。

  從統計數據上看,大陸自台灣進口金額746.55億美元,自東協進口金額則從2004年的629.54億美元,到2005年大幅增加至750.16億美元,東協加一整合對台灣產品的衝擊在開始降稅起就立即顯現。

  黃志鵬說,到2008年大陸自東協國家進口值已經高達1169億美元,元旦開始東協加一整合完成,對台灣的衝擊更是難以想像。

  馬政府自2009年第一季開始宣布推動ECFA,期間歷經內部研究等程序,進度緩慢,ECFA進度的確出現無法即時因應東協加一整合變局的問題。

  今年元旦開始,台灣在大陸面對的關稅差異擴大,製造業產品平均稅差7.25%,相當不利於台灣產品與東協國家產品競爭。

  這樣艱困的情勢,是否能隨兩岸於今年1月份展開ECFA正式協商可以有逐步迎刃而解的局面呢?事實上,從整個洽簽進度來看,最樂觀的情況是,兩岸ECFA在今年5月簽署完成,在“立法院”爭吵2、3個月後,順利通過,最快也要等到今年10月1日,兩岸ECFA早期收穫清單才可能正式生效。

  今年10月1日ECFA生效,可以說是最樂觀的期待,“經濟部”內部甚至有長達1年會出現關稅優惠空窗期的心裡打算;官員說,“從最近朝野對ECFA的激烈爭辯情況來看,很難有樂觀的理由”。

  長達1年時間,包括石化、紡織中上游、機械、汽車零組件等台灣廠商,雖然不至於會有立即倒閉的危機,但競爭力流失的情況是可以預期的,最怕造成產業外移,失業率攀高的嚴重後果。

  以機械產品為例,2010年台灣給予東協國家機械產品關稅0.07%(平均名目稅率),台灣卻仍必須繳交高達8.23%的高關稅,這一來一往間,對台灣產業的衝擊,不言可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