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南方朔:處理兩岸問題 台灣人要學蘇格蘭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8 09:46:55  


  中評社香港2月8日電/政論家南方朔今天在明報撰文說,研究大英帝國史的,都知道1707年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合一”(Union)乃是個關鍵年。因為在“合一”之後,人口僅百萬的蘇格蘭遂得以進入英格蘭開創的殖民市場而快速發展,當兩者合一,緊張解除,經濟成長,蘇格蘭遂得以發揮潛力,替大英帝國及全世界的現代文明做出貢獻。今天許多現代文化的里程碑人物與制度,皆蘇格蘭人所首創。

  蘇格蘭與英格蘭“合一” 失去許多“主權”但贏得更多“機會權”

  其中包括了18世紀的“蘇格蘭啟蒙運動”,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發明蒸汽機的瓦特,大哲學家休姆,以及移民美國的蘇格蘭人卡內基——他後來成了鋼鐵大王,以及蘇格蘭人貝爾——他是電報電話之父;甚至美國的長春藤盟校體系也是蘇格蘭人所創,蘇格蘭在1707年的“合一”裡失去了許多“主權”,但卻贏得了更多“機會權”,使得蘇格蘭人在保有“認同”的基礎上,為自己,為英國,為全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大哲學家休姆就說過﹕“我是蘇格蘭人,我是英國人,我也是世界人。”

  文章指出,1707年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合一”,乃是個痛苦的過程。因為蘇格蘭與英格蘭乃是兩國,而且敵對甚強,17世紀英格蘭海外擴張快速,而這些新興市場與蘇格蘭無關。於是蘇格蘭遂想自己開創殖民市場,並於1698年經議會同意,推出所謂的“達倫計劃”(Darien Scheme),要在巴拿馬開闢自己的“新愛丁堡堡壘”;它於1698年派出5艘大船前往美洲新世界,但卻失敗而歸。“達倫計劃”死了大約2000人,賠掉20萬英鎊,相當於蘇格蘭三分一到二分一的年生產毛額。“達倫計劃”於1700年喊停,“合一”問題開始進入歷史的日程表,這也是後來學術界在談影響現代文明至巨的“蘇格蘭啟蒙運動”時,都把1698年的“達倫計劃”和1707年的“合一”視為先決條件的原因。

  300年前發生在英國的這些大事,目前正在台海兩岸間以另一種方式在重現。中國的政變與和平崛起,乃是台灣最大的希望。兩岸如果以某種“合一”的方式解除爭端,則台灣由於統獨內耗而失去的就會減少,如果台灣自己有志氣,即可因此而像蘇格蘭人一樣,透過改變自己而替所有的人做出貢獻,而並不影響自己的認同。或者就是台灣像冷戰時代一樣,繼續以前那種遊戲規則!

  而目前正在上演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就和當年的蘇格蘭“達倫計劃”有相當的酷似性。

  文章認為,有關ECFA的問題,乃是台灣於去年初所提。其目的乃是企圖藉此而能更大的佔有大陸市場,而且希望藉此而做為進入“東盟加一”這個更大市場的敲門磚,而使得“主權”得以從經濟事務上開始,對於台灣的做法,北京方面當然並非毫無所覺。只是在目前的氣氛下,任何一方都不適宜講難聽的真話,於是漂亮但各有盤算的動作遂陸續展開。

  在台灣方面,竭力在鼓吹ECFA,而且以台灣市場很小為理由,為“只得不給”合理化,而且宣稱大陸方面必須配合,才足以證明“有善意”。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