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農委會:兩岸農產品貿易結構 對台灣較為有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9 10:17:48  


  中評社台北2月9日電(記者 李仲維)台灣“農委會”國際處處長張淑賢在最新一期的《兩岸經貿》月刊上撰文指出,由於台灣可自中國大陸進口相關廉價原物料進行加工,並有830項管制政策排除中國大陸初級農產品競爭,相對於中國大陸對台灣農產品出口並無對等管制措施,兩岸農產品貿易結構仍對台灣較為有利。

  張淑賢指出,在排除830項管制項目後,目前台灣自大陸進口的農產品以原物料為主,2007年至2009年進口總值分別為7.12億美元、7.18億美元、5.49億美元,其中以木材(3年平均占12.75%,以下同)、玉米等穀類製品(7.94%)、中藥材(8.74%)為大宗;同期間台灣出口到大陸總值分別為4.31億美元、4.36億美元、3.64億美元,其中皮製品占50.76%、水產品占3.79%、羽毛製品占5.17%。這3年台灣對大陸農產品的貿易逆差為2.81億美元、2.81億美元、1.85億美元,分別占台灣同年對全球農產貿易逆差之4.0%、3.4%、2.7%。

  張淑賢表示,台灣一定會堅守繼續管制大陸830項農產品進口的立場,因此ECFA對台灣農業影響將大大降低。依據中經院研究模擬結果,倘維持農產品不進一步開放且現行開放進口的農產品也不降稅,僅完全解除工業產品的進口限制且關稅降至零,則台灣經濟成長率將提高1.72﹪,洽簽ECFA確實可提供台灣持續發展經濟之活路。

  張淑賢指出,政府除將積極洽簽ECFA外,未來仍會就兩岸動植物檢疫、檢驗及農業智慧財產權保護等相關協議上,加強有利台灣農業的安排,以確保台灣研發成果及順暢台灣農產品輸銷大陸市場,進一步為台灣農業發展爭取更大利益。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