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馬英九:兩岸經濟協議不會出現政治語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9 15:54:26  


馬英九表示,兩岸經濟協議,協商沒有時間表,協議也不會有政治語言。(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2月9日電(記者 倪鴻祥、黃惠玟)馬英九今天下午首次召開記者會向全民報告兩岸經濟協議(ECFA)進度。馬英九表示,協商沒有固定的時間表,希望把最迫切的議題先討論再簽,內容也不會有政治語言,只會保持單純經濟協議的條件,一定會注意對等尊嚴。

  馬英九下午在“副總統”蕭萬長、“行政院長”吳敦義、“經濟部長”施顏祥、“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等人陪同下,說明兩岸經濟協議對台灣的意義,並回答媒體問題。

  為了讓全台民眾都能充分了解,馬英九說到關鍵處,必用國、台、客等三種語言重複一遍,而且不再使用英文稱呼“ECFA”或中文全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而是簡化稱為“兩岸經濟協議”。說明其中優劣與影響時,馬英九更是先用條例式講明,再從條例題目說明內容。

  媒體質疑兩岸在稅則項目歧異很大,是否表示不一定能在今年5、6月間完成簽署?而且兩岸經濟協議不只是經濟問題,還涉及政治問題?馬英九表示,現在協商兩岸經濟協議,並沒有固定的時間表,但希望先把最迫切的議題討論後簽署。

  他表示,兩個貿易體之間的利益不一定一致,所以如何求同存異,正是雙方談判代表的任務。

  他指出,如果說,政治面只是因為兩岸將來的經濟關係更密切,這當然是無可避免的,但協議的本身,絕不會出現政治的語言,例如說“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也不會出現“一中各表”等,只保持純粹經濟協議的特性,不會有政治的條款或政治語言。另外,簽署時一定會強調對等、尊嚴、互惠,也會注意比例原則,因為台灣和大陸的經濟體不成比例。

  馬英九強調,或許大家也會質疑執行時不夠妥當,所以政府才要得到民意的支持,需要“國會”的監督,讓大家了解政府做了什麼,不必等到送到“立法院”時,才讓民眾了解,相信經由全民監督、“國會”監督,就會減少任何不當措施的機會。


    相關專題: ECFA首次協商北京登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