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經濟日報:經合會首會是關鍵的第一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22 15:41:47  


經合會首次例會現場。(中評社黃惠玟攝)
  中評社台北2月22日電/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今天在中壢登場,為期一天的會議將討論經合會的運作方式、ECFA早收清單執行成效、工作小組設置,及ECFA貨品貿易、服務貿易與爭端解決等三大議題。

  台灣經濟日報今天社論指出,儘管從議程看來,似較著重在規劃經合會未來議事運作模式,不涉及實質協商,但經合會的運作對未來ECFA的實施及執行成效影響至鉅,其首次例會乃實屬關鍵的第一步。

  有關經合會的定位與功能,政府相關部門已有說明,簡言之就是在海基、海協兩會架構下,由雙方各自指定代表,為制度化落實ECFA後續協商及ECFA議定事項執行,所設立的功能性聯繫、溝通平台,主要功能是磋商、監督與評估執行成效、解釋疑義、通報信息、解決爭端等,並根據實務需要設立工作小組,研議及磋商特定議題或業務問題。

  經合會要能有效運作,確保ECFA順利執行,整體的議事運作需要先建立一套規則或制度,因而將經合會運作方式列入首次例會議程是必要的。但要特別指出的是,經合會的成員是各特定議題的代表組成,各工作小組處理特定議題的結論,須提到經合會的會議做報告,可能出現意見上的落差,且兩岸代表在經合會中對特定問題的看法也可能前後不一致,因而在經合會與工作小組的權責分工上,宜有明確的規定;對於爭論難定的問題要如何尋求解決方案,也應建立可行規範。

  檢討ECFA執行成效是經合會的另項重要職責。ECFA早收清單已於今年元旦實施,截至本月10日,台方核發的ECFA原產地證明書共1,955件,金額達4.18億美元,顯示台灣廠商申請相當踴躍。值得注意的是,早收的利用率偏低,大約只有10%,且在實務上出現已發出產地證明的貨品,但出口至大陸時無法通關的案例。早收貨品無法通過大陸海關,可能是兩岸在關務認知上的差異,例如同一貨品的關稅稅則編號兩岸不同,或大陸各地海關對貨品稅則的適用也有別。至於早收利用率偏低,除受出口淡季影響,也可能是相關廠商信息不足,不知如何運用;但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原產地標準訂得過高,使大多數台灣廠商無法適用。因此,經合會應對這類問題開誠布公,經由協商提出釜底抽薪的解決方案。

  再者,經合會還擔負落實ECFA目標所必須的磋商任務;其中,貨品貿易、服務貿易等後續協商內容,將涉及台灣農工產業與服務業市場的開放進程,爭端解決、原產地規則、兩岸產業合作機制等協商,則牽動台灣產業與經濟利益的消長。就前者而言,因早收清單項目只占極小比重,後續協商涉及產業調整和內部利益重分配,不易執行。根據國際經驗,貨品貿易談判一般需要一到兩年,服務貿易談判至少需要二到三年,因而經合會須儘速預擬前瞻性的談判策略。尤其,大陸對ECFA後續協商不斷強調“對等”開放原則,並對台方迄未開放進口的農工產品常有異議,大陸的主張雖符合WTO精神,卻與台灣利益相違,未來談判將非常艱辛。因此,經合會的啟動,代表政府的ECFA推展要再推前了,而其核心正是以務實的思維,研議分階段實施市場開放的方案。

  推動兩岸產業合作,則是落實ECFA的重中之重,包括松綁陸資來台、開放兩岸產業相互參股等,都是促進兩岸產業合作、創造兩岸產業鏈互補機會所必須,經合會應納入討論。尤其,為期三年的兩岸產業搭橋計劃今年進入最後一年,由於以往主要是民間互動,政府僅扮演平台搭建的角色,成效難謂顯著。未來可由兩岸經合會下的產業合作工作小組接手,由兩岸官員直接參與,扮演政策主導角色。因此,經合會不只是處理協商的平台,還應共同研議有益兩岸產業發展的策略方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