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動口永遠比動手快 媒體只會罵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20 10:11:08  


  中評社台北8月20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透視集文章說,最近傳媒及知名人士拼命在新聞媒體批評政府救災不力,已經到了撲天蓋地的地步,甚至國外媒體CNN也來湊一起,辦起馬英九是否應該下台的網路民調。難道馬英九政府救災成績真的那麼不堪嗎?難道“劉內閣”救災只有自我感覺良好,而沒有任何的成績可言嗎?如果真是如此,消防署長不會昏倒,“行政院長”邱正雄不會三天都坐鎮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 

  文章說,如果是因為在災變之初,因為沒有發佈緊急命令或召開“國安會”議,就被視為是救災不力,此種意見是完全忽視“災害防治法”己經具備足夠動員救災的能量,可立即依法動員相關資源投入救災。當初立法的目的,不就是希望遇天災時,行政部門無需再分心準備緊急命令的相關工作,將最大的能量投入救災嗎?為何未發布緊急命令,卻成為救災不力的重要原因呢? 

  根據災害防救法第24條規定,當災害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直轄市、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區公所應勸告或指示當地居民離開。此次被土石流淹沒的地區原本就屬警戒區,地方政府在氣象局上修雨量之際,未能及時撤離民眾,可能已構成“義務違反”的疏失責任。馬政府願概括承受所有防救災責任,也是一種負責的表現,外界在指責之餘,亦應看到執政團隊願承擔的態度。 

  文章說,外界始終忘記這一場近50年來最大的水災,一年的降雨量幾乎在3天內就從天而降,如此大的雨量,恐怕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無法有效躲避這場大洪水的侵襲。災民望救心急是理所當然的,可是當橋斷路塴,天候惡劣,若無充分準備即展開相關救災行動,救災人員可能尚未開始救災,即讓自己陷入險境,反而無法有效達到救災的目。 

  動口永遠比動手快,因為動手就要有充分準備。外界在動口批評之餘,亦應適時給予動手救災的團隊一點掌聲。不要讓山上部落的民眾,來到山下以後發現怎麼山下吵得比山上還凶。 

  媒體只會罵人嗎? 

  中央日報網路報昨天另一篇文章說,CNN是美國通訊社,對台灣的政情關心過了頭,竟侵門踏戶去干預別國“元首”適不適任的問題。如果她認為這個民調做得理直氣壯,那我們的中央社和美國之外的其他媒體,更應該在全球發生金融風暴時到美國做民調,看那時的布什應否下台?之所以說理直氣壯,因為台灣的風災沒害到美國,美國大搞金錢遊戲,卻害了全世界。 

  她的記者到災區訪問災民,災民普遍對政府很不滿。災民心情不好,會對政府滿意,那才奇怪!美國不是也發生過大颶風、大水災嗎?美國災民對美國政府又滿意了嗎? 

  很多媒體自己先有“定見”,然後去找答案,在這個狀況下,自己就成為專家,對不同的說法,根本聽不下去。社會大亂之際,一昩地罵政府、罵官員,媒體不理性,只會使亂更亂、怨更怨。 

  台灣的媒體似乎不甘被CNN比下去,罵得更凶,彷彿若不如此,就不夠中立。尤其是那些政論節目,八八水災發生至今,雖然不談政治,只談水災,但水災不能沒有政治味,就不管有理沒理,先罵政府再說。奇怪的是,此時的名嘴忽又成為治水專家,滿口“早知道”,總而言之,他們什麼都知道就對啦! 

  媒體要收視率,所以題目要辛要辣,偶而有一兩個專家說真話,因為不合節目“預設立場”,主持人“嗯嗯”兩聲就把他晾到一邊去了。在媒體大吼大叫罵政府下,真相被淹沒,理性被淹没;台灣民主膚淺,所言不虛。


    相關專題: 水淹南台灣 半世紀最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