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工商時報:兩岸產業合作應以台商經驗為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02 16:32:59  


  中評社台北12月2日電/具有官方性質的“第二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於日前在新竹舉行完成,與會的兩岸產官學人士,就相關主題提出了諸多有益的見解,使兩岸產業合作的路徑和取向更為清晰。然而,從長期以來的台商實踐經驗來看,兩岸產業合作仍有一些潛在的難纏問題,尚待雙方主事機關深入探討,並加以化解。 由於這是現階段兩岸交流非常重要的課題,我們願意就此進一步表達看法。 

  台灣工商時報社論指出,這次論壇全程所呈現的兩岸產業合作方針或導向,堪稱為多元而豐富,譬如主張兩岸產業共同研發、共享市場、共創品牌、雙向投資、平衡發展等,實不勝枚舉。除此之外,雙方與會者也提出了多項具體可行的建議,像大陸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會上倡議的“兩岸園區對接合作,發揮產業合作的規模效應”,即頗具前瞻性和實用價值,料將在會後成為兩岸相關主管當局研採項目之一。 

  而台灣“經濟部”次長杜紫軍在會上所作的一項呼籲,則觸動了很多台灣業者的切身感受。杜次長開門見山說出,“大陸不要再惡性挖角台灣人才”,如此兩岸才能務實合作,再創產業新局。他的這項發言提醒大家,兩岸產業合作之事,除了要有前瞻性的作法之外,也不能忽略解決現存的問題。這類問題,主要是台商長久以來,在大陸投資經營過程中所遭遇到的,也是迄今仍難以解決的。像上述的人才被挖角問題,台商電子業最為頭痛。也就是不少台資電子公司在日常營運過程中,內部的技術要角或研發團隊,突然被陸資競爭對手以高薪挖走,結果往往導致被挖角的台資公司措手不及,甚至頓失所依。 

  這種案例,堪作當今兩岸產業合作的珍貴參據。兩岸這方面的合作,一定要充分吸收台商的經驗,並針對其中的難纏問題,尋求有效的解決辦法,如此才能創出兩岸產業合作的康莊大道。因為,台商自20幾年前就開始進行大陸投資經營,並逐步和大陸產業、企業發展出千絲萬縷的交流合作關係,這種關係的本質,乃是民間版的兩岸產業合作,且它所顯現出的諸多問題,足以作為當前官方版產業合作機制的討論重點。正因如此,我們認為當前的兩岸產業合作,應以台商經驗為師。 

  除了人才被挖角問題外,還有哪些台商經驗值得兩岸官方重視?智慧財產權問題,就是很重要的一項。因台商在這方面吃過不少虧,亦即台商的技術、設計、生產方法,往年在大陸上被抄襲或彷冒的案例屢見不鮮,使台商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優勢逐漸弱化。 

  針對智財權保護問題,兩岸產業合作機制有必要參考台商相關經驗,訂定有效的對策,以促使合作雙方放心提供智慧財產,並保障相關財產不致被任意移為他用,如此才能把相關合作項目做大做強。其實,當前這樣的作法,不僅只是保護台方,也為了保障陸方的權益。大陸企業也有很多獨門的產業科技,同樣會擔心台方侵害其智財權,因而兩岸官方應該把智財權運用的遊戲規則訂好,從而為兩岸產業合作鋪下坦途。 

  還有,兩岸企業合資糾紛問題,過去台商在大陸也遭遇很多。有些大陸合資方藉“主場優勢”,打壓或矮化台方合資者,使後者逐步失去經營發言權,甚或黯然退出合資公司。當然也有台方惡性擠壓陸方的事情,只是被報道出來的案例較少一些。無論如何,這種“合資雙方相殘”的情況,在當前兩岸產業合作的機制中,實應儘量避免再發生。歸根結底,還是要兩岸官方合力,好好訂出一套有效規範雙方企業合資的辦法,必要時應配套修正各自的法令,使合資的雙方業者都無漏洞可鑽。 

  應該強調的是,所謂的台商經驗,並不全然是不愉快的經驗,其中較多的是讓台商獲益的。像以往台商與大陸地方政府合作,開創了龐大的加工外銷事業。還有,目前台商和陸資大廠進行上中下游聯合,共同開拓出大陸內銷市場等。這種好的經驗,兩岸產業合作機制也應充分加以吸收,以從中發現適合兩岸雙方合作的產業別、產品別乃至合作模式,並通過該合作機制,將這些好的成分“發揚光大”,終使兩岸雙方得以共享產業榮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