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林錦昌:反省威權統治被說成“去蔣化”不健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04 00:36:59


林錦昌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 黃筱筠攝)
  中評社台北5月4日電(記者 黃筱筠、張峩寧)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林錦昌接受中評社專訪談及轉型正義“去中國化”的議題指出,反省過去威權統治的作為,被說成是“去蔣化”;社會各界對於教育改革內容和課綱的調整討論,也被輕易貼上意識形態的政治標籤,他覺得既不健康也與事實不符。

  林錦昌,1967年生,花蓮人。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後,曾任高中老師、副刊主編、洄瀾文教基金會秘書長。1992年後參與政治工作,先後為陳水扁、柯文哲、蔡英文競選文宣操刀,曾出任政治職務包括:台北市政府新聞處長、“國安會”諮詢委員、“行政院政務委員”、“國安會”副秘書長。現任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他熱愛文學,其作《無聲的迴廊》獲選第五屆聯合文學短篇小說首獎。

  擔任蔡英文核心幕僚、文膽多年的林錦昌是於位在台北市重慶南路的中華文化總會大樓接受台灣中評社總編輯林淑玲、主任記者黃筱筠、記者張峩寧專訪,暢談兩岸文化交流等議題。 

  林錦昌說,若認真要說“去中國化”,文革時期全面以“馬恩列史”來取代儒家文化,恐怕才是史上最大規模的“去中國化”吧! 他不贊成部分人士用過度簡化的政治標籤來定義一些原本可以持平討論的公共議題。比如涉及轉型正義、反省過去威權統治的作為,被說成是“去蔣化”;社會各界對於教育改革內容和課綱的調整討論,也被輕易貼上意識形態的政治標籤,我覺得既不健康也與事實不符。 

  他說,台灣過去十幾年歷經三次政黨輪替,他或多或少都參與其中,也有幸見識到太陽花世代和柯文哲市長白色力量的崛起。他一直覺得,嚐過經濟發展和民主轉型的成功與挫折之後,“認同的分歧”和“自我的懷疑”是台灣從2000年之後面對最巨大、也最難解的問題。個人的經驗和學識都不足,自己也無法回答這兩個問題的解方。但是,政治不能解決的,也許就要從政治以外去尋找,文化也許是一種可能,不管是台灣內部或兩岸的問題都是如此。 

  林錦昌強調,他個人的經驗還是十分有限,而且一直認為,兩岸不管是執政者或人民之間,都缺乏更深入的了解,以致於無法設身處地去理解對方所面對的政治或社會問題。如果能夠放下過去的包袱和僵硬的框架,在過去既有的交流基礎之上,持續往良性互動的方向走,有更多的交流、更多的相互理解,才有可能逐步化解目前存在的歧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