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美版切爾諾貝利”會造成多大生態災難
http://www.CRNTT.com   2023-02-18 16:53:27


  中評社北京2月18日電/據海外網報道,據外媒報道,2月3日晚,美國俄亥俄州的鐵路小鎮東巴勒斯坦附近,發生一起貨運列車脫軌事故。脫軌的50節車廂中,約有一半裝有各類化學品,其中包括危險化學品氯乙烯等;事故導致多節車廂起火燃燒,多種化學品洩露。之後,附近地區數千居民被疏散。

  2月6日,事故現場處置人員將罐車中裝載的氯乙烯排入坑道後點燃,升騰而起的煙柱仿佛巨大的黑色龍卷風。2月8日,被疏散的當地居民接到“可以返回”的通知,但在事故現場附近甚至更遠的地區,人們已發現各類死亡動物。有憤怒的美國網民將這一事件稱為“美版切爾諾貝利”。

  然而,事故發生至今,美媒選擇了無視,他們把主要精力花在了炒作中美“氣球”事件上。

  在島妹看來,這起事故引發的生態災難,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俄亥俄這一“美國糧倉”甚至周邊地區。

  一

  先說事故處置。

  美國聯邦環境署資料顯示,火車脫軌後,兩車聚乙烯(PE)和兩車聚氯乙烯(PVC)相繼燃燒,造成肉眼可見的大氣污染;以液體形式存在的1罐丙二醇、1罐聚丙二醇、1罐二乙二醇和4罐石油潤滑油,也已洩露。

  更危險的在於,同時洩露的還有以下毒性較為顯著的物質:1罐乙二醇丁醚,1罐丙烯酸丁酯、部分異丁烯和部分丙烯酸異辛酯。<nextpage>

  這些無色物質會通過大氣揮發擴散一部分,但更多將滲透進土壤、流入河道,甚至污染地下水。這些物質的燃燒和洩露,可能是造成周圍地區部分生物直接死亡或受害的原因之一。

  “萬幸”的是,脫軌的車廂列表中還有兩節運輸劇毒物質苯的罐車,事故發生時,這兩節空載。如果現場還有苯在燃燒和洩露,事故的危險程度將上升一個量級。

  通常來說,人為燃燒氯乙烯是一種應急處置辦法。液態運輸的氯乙烯必然處於高壓狀態,受脫軌衝擊和起火影響,這些受損的高壓罐車就像幾顆高能炸彈。同時,氯乙烯比空氣重,如果直接洩壓釋放,可能長期停留在地表不散,鄰近城鎮將直接遭受這一毒氣襲擊。事故發生後,美國有關公司采取點燃方式,使其與燃燒產物混合排入高層大氣,應該是成本最低、見效最快的方式。

  由於氯乙烯為短鏈有機物,燃燒雖然未必大量產生二噁英(劇毒),但可以確定的是,這種燃燒會產生大量酸性物質,短時間內形成酸雨、酸霧、酸塵,危害植物和水體,侵蝕建築和汽車。

  上千噸有機化學物質直接洩露,或通過燃燒釋放到環境中,毫無疑問將對鄰近地區的生態系統造成災難性影響。尤其是通過高層大氣擴散,氯乙烯燃燒混合物的傳播範圍將隨著風向進一步擴大;大量的酸性物質、含氯有機物(包括聚氯乙烯和氯乙烯燃燒可能形成的一定量二噁英)在環境中的停留,可能會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持續性影響。

  二

  再來看事故暴露的運輸與配套的問題。<nextpage>

  由於危險化學品運輸過程常常會加大其洩露風險,因此,世界各國對危險化學品的容器、運輸工具、運輸方式甚至允許經過的路綫,都有嚴密而詳細的規定。

  比如在中國,氯乙烯這類有毒化學品不允許通過鐵路運輸。事實上,中國的氯乙烯也不需要長距離運輸:作為一種基礎化工原料,99%的氯乙烯會被聚合為聚氯乙烯,也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PVC塑料。目前聚氯乙烯的合成工藝十分成熟,在生產氯乙烯單體的地方,可以直接配套聚氯乙烯生產綫。

  一個規劃完善的化工區,可以做到石油或煤炭運進去,較為穩定的化工商品運出來,性質各異的中間產物在園區內受控周轉,可以極大降低有毒有害化學品對其他區域的危害。

  但一列裝載有毒且不穩定物質的火車從一座工廠駛向另一座工廠,還從城鎮間穿行而過,這個冒險做法很大程度上暴露出美國化工業配套生產的不足。

  美國聯邦環境署已確認,運輸者諾福克南方鐵路公司是事故責任方。目前尚未有人員傷亡報道,諾福克南方鐵路公司可能會避免高額的死亡賠償。至於事故對當地居民長期的慢性傷害,需要有更嚴密的監測數據和直接證據,考慮到美國司法實踐經驗,居民上訴可能會經歷漫長過程。那些擴散到鄰近地區的污染物及相應的環境損害,同樣需要精密監測結果支撑,這種責任追溯也可能陷入冗雜的行政或司法進程。

  三

  這不是美國首次發生此類事件。人類工業文明史上最知名的惡性工業污染事件,發生在美國的就有多起——

  1948年10月,美國多諾拉鎮發生嚴重的煙霧污染事件,持續一周的二氧化硫酸霧直接導致20餘人死亡。該鎮鄰近工業城市匹茲堡,距本次事故發生地約100公裡。<nextpage>

  969年,美國凱霍加河因大量化學品漂浮在水面燃燒,出現“燃燒的河流”奇觀。凱霍加河位於克利夫蘭,距東巴勒斯坦鎮約120公裡。本次事故發生的鐵路,就是連接匹茲堡和克利夫蘭之間的運輸綫。

  1978年拉夫運河事件。此前大量有毒化學品被填埋入廢棄的拉夫運河,隨後這片土地開發為住宅區,居民中爆發了遠超正常水平的各類惡性疾病。這一事件促成《綜合環境反應、賠償和責任法》即“超級基金法案”誕生,而拉夫運河離本次事故發生地大概200公裡。

  這些污染事件都發生在由布法羅、匹茲堡、克利夫蘭、底特律、芝加哥等城市組成的五大湖工業區。當年,五大湖曾因湖水酸化,魚蝦幾乎絕跡。直到今天,因水體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底泥中重金屬含量超標,五大湖出產的魚類依然不被推薦食用。

  如今,這一地區再次發生化學品洩露事件,讓這個美國乃至全球最早的大規模工業區,再度蒙上工業污染的陰霾。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