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新生報:金門大橋可安定兩岸神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28 10:19:54  


  中評社台北2月28日電/台灣新生報今天社論說,經過十年醞釀,金門大橋確定要動工,儘管“行政院長”吳敦義指稱興建金門大橋是照顧離島居民,可帶動金門未來整體發展,或是“交通部長”毛治國所指,將金門大橋建設定位為“觀光為主、交通為輔”,金門大橋建設最重要的意義,則是在凸顯兩岸關係擺脫戰爭走向和緩的現象。

  兩岸交戰狀態自1949年起,當年的古寧頭戰役,中共未能攻下金門,到了1958年八月二十三日,中共再度對金門展開大規模的攻擊,連續四十四天砲轟金門,發射了將近四十八萬顆砲彈,但是駐軍死守,此後兩岸軍事緊繃互為寇讎;如今兩岸關係緩解,但是無論金門裁軍,或是成為三通的出入口,都不如在大小金門之間建設一座觀光為主橋梁來得有實效,金門由戰地一變而成為觀光區,在前線的建設不再以軍事為考量,反而為顧及當民生與發展觀光事業而建設,觀光區是休憩之地,不可能有戰爭氣氛,這個建設思考的轉化,在兩岸關係上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實質效益。

  社論指,金門大橋是否應建設朝野各有看法,但是有民代質疑質疑,金門大橋興建後不但經濟效益少,也在軍事上形成危險,“晚上大家疏忽,中國兵就從這橋過來。”如果兩岸目前還在劍拔弩張階段,金門大橋是不可能建的;兩軍對陣,負責運輸的橋梁將是首要目標,金門大橋孤立在海上且長達五公里多,極易受到破壞,不會是軍事目的設施,也只有在兩岸取消軍事行動,而且有較長時期和平的條件下,才有可能興建。

  大橋的建設是否合乎經濟利益,很難評估,以目前金門有六萬居民而小金門只有五千居民的人數來看,蓋一座要花費五十七億的橋梁,的確是筆不小的投資;不過兩岸關係緊張時期,政府對金門的建設都是以軍事為考量而捨民生,金門為保障台海安全貢獻甚大,但卻付出不少代價;現在兩岸氛圍改善,金門又是大小三通的起點,政府對這個離島投注些關懷,築橋是屬改善兩島之間交通的民生建設,也是當地民眾的需求,以此做為政府對金門的回報,並不為過。

  社論謂,金門大橋當成單純的交通建設,或許投資難以回收,但是“交通部”將這座橋以另以觀光為主的定位,則甚有眼光;金門是個有國際知名度的地區,當年八二三砲戰震驚國際,而且兩岸軍事對峙的遺跡都還留存,砲台、坑道的設施都具有歷史價值,金門在軍事方面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工程,如擎天廳等建設,無論對兩岸或國際對遊客來說都具觀光價值,更是軍事迷尋求一遊的聖地;試想冷戰時期,隔絕德國東西柏林的一堵圍牆,現今都成為國際觀光客的目標景點,金門的觀光價值自可期待,而連結大小金門的大橋,在觀光事業上可能扮演的角色可想而知。

  至於這座橋是否會成為金廈大橋的先聲,也成為朝野攻防的重點,兩岸間未來是否會有金廈大橋,要看此後關係的走向,現在考慮這個問題時機未到,政客們也未免想得太遠;事實上兩岸關係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居於兩岸關係臨界地位的金門,建設一座以觀光為主的大橋,有安定兩岸緊繃神經的作用;對岸飛彈未撤,我方軍購不停,兩岸前途曖昧,此時在前線搞觀光建設,戰爭的氣氛就淡多了。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