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龍陵保存抗戰文化 保存歷史物件勿忘國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0 03:15:49


雲南龍陵抗戰紀念館內保存了出土、已經嚴重鏽蝕的厚厚彈殼層。(中評社 趙家麟攝)
  中評社龍陵8月10日電(記者 趙家麟、林艷)“追憶中國遠征軍”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9日走訪雲南陵抗戰紀念牆及廣場,參觀展示陳列的滇緬公路修建時的石輾、交通要塞旁的雕堡,惠通橋重修石碑、館內的美製山砲與中印輸油管等,期盼讓文物說歷史,以戰爭為鑑,未忘國恥。

  9日的下午,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下著綿綿小雨,兩岸聯合採訪團參訪相鄰 而立的龍陵抗戰紀念廣場、抗戰紀念館、紀念牆;這裡是龍陵市區匯整抗戰文化的縮影。

  龍陵抗戰紀念館內,除了介紹滇西、松山戰役外,還保存了一些抗日戰爭時期的文物,包括近年被民眾挖掘出厚厚的彈殼層。鏽蝕的彈殼、深埋在龍陵山林的黃土之下,靜靜的見證著昔日烽火。

  在館內還有兩件特別的物件,一是近年出土的美軍山砲,另一批是中印輸油管遺留下來的管路。美軍山炮訴說了二戰後期,美軍重裝支援滇西反功戰役的歷史;曾經是世界最長的中印油輸油管,則是二戰時期,國土西南物資運輸設施的遺物。

  龍陵抗戰紀念廣場旁,一座看守滇緬公路的軍事雕堡,已經成了戰爭的遺址,機槍射口曾經虎視著往來人車,現在已是繁華的商業街;雕堡成了史蹟,讓人不忘敵人曾經侵略家園的悲歌。

  龍陵抗戰紀念廣場內有幾塊大石,一塊是重修怒江惠橋石碑一座,三個以及修建滇緬公路時的石輾,都是歷史的文物;立於廣場入口的大石背後,寫了“勿忘國恥”,代表了龍陵保存抗戰文化縮影的用意。

  由大陸國台辦新聞局、中國記協台港澳工作部主辦的“追憶中國遠征軍”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由大陸國台辦新聞局長馬曉光擔任採訪團團長、中國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台港澳工作部主任楊青任副團長。7日起至13日,安排走訪雲南騰沖、龍陵、瑞麗、楚雄、昆明,參訪抗日戰場、遺址與紀念館、訪問老兵等,回顧“中國遠征軍”的光榮戰役。中評社特派記者趙家麟、林艷全程隨團採訪報道。

  參與“追憶中國遠征軍”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團的兩岸及港澳四地媒體記者共32位,包括中評社、中央社、聯合報、旺報、東森電視台、中天電視台、無線衛星電視台、年代電視台、三立電視台、中華電視台;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中國新聞社、中國台灣網、兩岸關係雜誌社、海峽之聲廣播電台、福建東南衛視、廈門衛視、澳門澳亞衛視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