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與2012年大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7 00:18:40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是其執政的一個軟肋
  中評社╱題: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與2012年大選,作者:徐家勇(廈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研究生

  進入2011年之後,關於2012年大選的話題在台灣逐漸顯現。尤其是民進黨在五都選舉過後,認識到繼續採用市長選舉時的回避兩岸政策、主打市政治理能力恐怕不容易取得2012年大選的勝利。蔡英文在選後拋出籌組智庫研究兩岸政策以期達成共識因應兩岸交流帶來的變化。而謝長廷則拋出所謂的“未來路線”,主張建立“反統一勢力聯盟”,結合“獨派”和“維持現狀派”壯大反馬力量,增加2012年大選的勝算。(注1)

  面對民進黨來勢洶洶的兩岸政策調整的苗頭,馬英九也適時地表達他的看法,認為民進黨無論兩岸政策怎樣調整,“九二共識”是兩岸政策的基石,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就談不上兩岸政策的實質調整,那麼假如民進黨重返執政,蔡英文所謂的“延續前朝政策”就是一句空話。(注2)

  馬英九的一番話的確擊中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的要害,蔡英文馬上出來否認有“九二共識”的存在,說“要她承認一個不存在的東西實在有困難”。蔡英文在2000年至2004年擔任陳水扁當局的“陸委會主委”時就極力地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所以今天要蔡英文回過頭來承認“九二共識”的存在確實有困難。民進黨又針對謝長廷的“未來政策”說法指出,謝的論述並未超出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框架。綜合這兩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轉型困境的癥結點在於承認一個甚麼樣的“中華民國”,實質上無論民進黨怎樣的修正兩岸政策,其“台獨”本質並未改變。

  但是並不意味著這一波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調整不具有意義,它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民進黨由誰代表參選2012,而且如何調整也關係著民進黨2012年大選的勝算,同時對於馬英九和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未嘗不是帶來更多檢驗的壓力。

  關於“九二共識”的一些認識

  “九二共識”作為現階段兩岸互信的基礎,首先應該清楚“九二共識”是甚麼,然後再看民進黨為甚麼不願承認它的存在。所謂“九二共識”,即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在香港會談以及之後雙方以函電往來方式達成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但是對於“一個中國“的政治意涵,雙方各自認知並不相同。大陸對“九二共識”的認知是它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至於“一個中國”的內涵主張暫不討論。這就是為甚麼大陸不公開表達承認“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論述而只是默認,實際上在大陸看來是有所顧慮的。台灣所強調的“各自表述”隱含海峽兩岸分裂現狀,中國還是可以由“中華民國”所代表或者“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存在作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與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所區隔。“各自表述”論述既滿足了傳統國民黨支持者對於“中華民國”的感情,又一部分滿足了“台獨”支持者、“維持現狀派”凸顯台灣與大陸是不同的獨立的政治實體的想像。台灣“憲法”中的“中華民國”與實際台灣民眾認知的“中華民國”由於“各自表述”而都找到了一部分詮釋的空間。可能馬英九本人所認知的“一中各表”是建立在對“中華民國憲法”的認知或者是一個中國的認知基礎上,但是這並不能代表大部分的台灣民眾都是這樣的認知,也不能排除馬英九要利用這樣的模糊空間贏得更多的支持基礎。

  所以大陸在強調“九二共識”的內涵時,著重對於“一個中國”原則意義的體現,而如果公開聲明承認“各自表述”會造成較大的困擾。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已經得到絕大多數國家和國際社會的承認,而如果公開承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也能代表中國不僅違反了大陸的憲法,而且意味著對中國共產黨建立新中國和六十多年的發展歷史所建構的史觀造成衝擊。尤其是今天海峽兩岸的力量對比已經呈現絕對的懸殊狀況下,要大陸公開承認“各自表述”有難度,但這並不反對事實上默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有代表一部分中國的功能,這既是對台灣民眾情感尊重的需要,也是兩岸和國際政治存在的部分現實的需要。另一方面,大陸深知“各自表述”的後遺症較大,各方解讀不一,而不能像“一個中國”原則在法理上具有較確定的共識。大陸所講的“一個中國”和台灣從“中華民國憲法”上所規定的“一個中國”都是指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只要台灣承認“中華民國憲法”,不論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民國’的主權及於全中國而治權只及於台澎金馬”等論調,不變的是兩岸都是同屬一個國家,而大陸也正是在這樣的認知下認為台灣的主政者不是向“台獨”的方向滑進,願意恢復兩岸兩會的協商使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的軌道。而民進黨從不承認有“九二共識”的存在,其中的關鍵之處在於它沒有真正的認同台灣“憲法”意義上的“中華民國”。

  民進黨對於“中華民國”的認識

  民進黨對於“中華民國”的認識有一個變化的過程,自從1991年10月通過“台獨”黨綱之後,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意義上的“中華民國”至今沒有改變,特別是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對於“中華民國”有較為清楚的表述。《台灣前途決議文》宣稱,台灣“事實上”已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其主權領域僅及於台澎金馬與其附屬島嶼,以及符合國際法規定之領海與鄰接水域”。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既是歷史事實,也是現實狀態”。很顯然,民進黨所認識的“中華民國”只是“台獨”的借殼上市,除了一個“中華民國”的名稱以外,剩下的和“台灣共和國”沒有區別。所以,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存在從反面可以證明“九二共識”的內涵中的“一個中國”,在台灣來講至少是法理上的“中華民國憲法”所規定的一個中國。民進黨不願承認“九二共識”說明民進黨的“台獨”黨綱與“九二共識”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衝突矛盾。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轉型沒有“台獨”黨綱的修訂,是不會有實質性的轉變,其“台獨”本質沒有改變。民進黨為甚麼不願意修改“台獨”黨綱,已有許多的論述,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其背後的社會基礎是其根本原因。

  但是民進黨對“中華民國”的認知並不意味著民進黨在實際的運作甚至執政的過程中沒有可操作的空間,“台灣前途決議文”、陳水扁當年提出的“新中間路線”等就是明顯的例子。民進黨在“台獨”路線和執政績效兩者之間各個時期所強調的重點有所不同,而也正是因為台灣民眾所關心的重點也會隨著不同的時間而有不同,所以民進黨仍有發展的空間。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的矛盾性

  在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的過程中,存在一個利益的權衡問題,即面對與大陸關係的改善贏得中間選民和既有的支持基礎的取捨問題。如果一面倒的跟隨國民黨既有的兩岸政策路線,放棄“台獨”黨綱,承認“一個中國”的路線,民進黨預知會失去既有的“台獨”勢力的支持基礎,會失去對台灣的未來前途持獨立傾向的人群,甚至包括較多的認同台灣本土化和“台灣主體性”的群眾,因此,大幅度的修改兩岸政策將使民進黨“黨將不黨”,這是任何民進黨的政治人物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目前看來也沒有任何的勇氣踏出這一步。過去在1990年代中後期有施明德和許信良擔任黨主席時提出一些如“大聯合”、“大和解”,“大膽西進”等主張,但始終不能成為黨內主流意識,而且個人的政治生命也告終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