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中國崛起和美國領導地位可並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6 00:31:10  


 
  在政治方面,全球金融危機最初似乎驗證了“北京共識”。不過,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則不太認同其他形式的資本主義。另外,撇除中國大力發展軟實力,學者奈伊(Joseph Nye)稱中國已經控制其投資。或者最重要的是,在過去十年,美國的全球政策和力量都受到影響,但中國並沒有組成強大的聯盟。相反,由於鄰國擔心中國有日會主導亞太,所以她們都紛紛與美國加強軍事和外交聯繫,縱使她們希望和中國加強經濟合作。

  概括來說,雖然美中兩國的力量差距逐漸收窄,但差距仍然顯著。即使如此,美國仍要留意,隨著中國崛起,中國將無可避免介入亞太地區問題。沒任何國家可以主宰其他國家,更遑論國際體系;即是說,國際體系的健康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美如何在彼此爭奪和應對全球挑戰之間合力分配資源。

  好消息是,雖然中美之間的戰略緊張關係無可避免,但她們卻不會發生軍事衝突。著名智庫蘭德公司最近發表報告,分析了中美爆發軍事衝突的六種可能前景,但最後仍總結說未來30年都不會出現衝突。與此同時,另一份調查訪問了1600名美國的國際關係研究學者,發現學者認為中美爆發戰爭的機會只有23%,機會屬於偏低。

  不過壞消息是,中國的長遠目標仍然未明朗。毫無疑問,中國在這10年發展迅速,中國領導人可能只著眼於利用這力量繼續發展國內經濟。但要留意,中國在歷史上曾是強國,美國現時亦相對衰弱,而且受到中美差距收窄鼓勵,中國可能有意成為亞洲的主導力量、代替美國成為世界領導,最終甚至譜寫出中國式的國際秩序。

  這樣就出現了兩個問題:第一、中國會否放棄這些目標,繼續維持現有的中美平衡關係?第二、一旦中國成為最大經濟體,而民眾又有強烈要求時,美國能否忍住不去遏制中國?中國一直強調無意稱霸全球,而美國亦多次表示“歡迎中國崛起”。但諷刺的是,這些“陳腔濫調”講得越多,兩國就越猜疑對方。

  溫尼認為,核武、太平洋的分隔和經濟互相依賴不能阻止中美的權利鬥爭,但至少限制了鬥爭程度。根據過往歷史,有限度的中美對抗可能是最終一個可接受的結果。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