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本“購島”鬧劇凸顯日本外交內政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20 10:29:09  


  中評社北京9月20日電/日本政府的“購島”行為,將中日關係推向邦交化以來的最危險境地。由於東京的莽撞舉動,導致此前雙方在“釣魚島”問題上長期形成的不言自明的默契,以及停留在言語和象徵層級的主權爭奪局面被徹底打破。鑒於敏感的主權議題,加之“購島”發生在日本“終戰日”,以及為中國人留下恥辱記憶的“九一八”之間,北京必將通過系列具有實質意義的組合行動,來反制東京的行為。

  聯合早報刊登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生李因才的分析文章稱,今年本是中日建交40周年,雙方的關係不但未能借此升溫,反而大幅下滑,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更讓人惋惜的是,民主黨在競選期間及上台之初,曾誓言推進“外交革命”,將對華關係置於與對美關係同等的位置,凸顯和強調其亞洲國家身份。但短短幾年間,民主黨三屆政府在風雨飄搖中,不但未能打開外交新局,反而大幅回縮,使自己陷入更加危險的惡性循環:在亞洲越來越孤立,對美國卻越來越依賴。

  鳩山上台後,確實做出了不少努力,其對日美平等關係的追求,和對東亞共同體內涵的闡述,展現了一幅日本全身心融入亞洲的美好前景。但此後不到一年,就由於普天間機場搬遷和扣船風波這兩個事件,讓願景淪為幻影。中日關係不但未有突破,反而破壞了兩國本就脆弱的戰略互信。日美同盟基礎也遭削弱,民主黨政府本欲掙脫不對等的關係框架,開拓更為獨立的外交空間,最終卻發現對美形成了更深的安全依賴。民主黨的外交政策經由這兩個事件的痛擊,可以說已開始整體崩盤,被迫向自民黨時代回歸。拋棄融合的道路,又使其在亞洲與周邊鄰國陷入更嚴重的對峙。
 
  事實證明,民主黨政府對外政策空有理念,而缺乏經驗和策略。這對內容易受困於民意,對外則缺乏順利溝通的能力和智慧。在遇到危機時,往往反應遲鈍,錯失良機,直至引火燒身,將自己置於內外交織的雙重煎熬中,進退維谷。

  文章稱,東京眼下的外交危機,源於其內部的政治亂局。民主黨與自民黨之間勢均力敵的激烈權爭,政府的頻繁更迭,以及長期在20%左右徘徊的超低民意支持,使得民主黨政府不但不想費心去維護長期穩定的對外政策,反而將其視為危機時期可以隨時抓來的“救命稻草”。其結果,外交政策日漸淹沒於國內政治鬥爭的洪流,變得越來越短視和工具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