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田飛龍:港式民主畸生無底線“外援模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04 17:06:17


  中評社香港6月4日電/5月底,英國駐港澳總領事吳若蘭與立法會5名反對派議員在官邸私會,力挺香港“真普選”,同時建議“泛民”不放棄提委會框架內的政治博弈機會,有向溫和派推介陳方安生之嫌。吳若蘭官邸私會前一天,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宋哲已會晤之,要求不干涉香港政改,未獲遵行。這並非“泛民”第一次尋求“民主外援”。今年4月初,“泛民”領袖人物陳方安生和李柱銘專程赴美求見美國副總統拜登,獲對港式民主的口頭支持。英美俨然成為“泛民”民主運動的假想基礎。

  大公網評論,指港式民主的“外援模式”有著複雜的政治背景。從香港內部來看,部分本地精英在“心理”上並未回歸,“民主”成為他們與西方體系的共同語言和共同理想,成為他們想像的香港“西方”屬性的認同與特徵。之前末任港督彭定康訪港,有人打出英國國旗迎接,即為表徵。從外部來看,大英帝國的殖民地撤退戰略歷來是“以退為進”,在港利益論隻是藉口,因為中英談判和香港基本法已對英國利益有足夠法制保障,未見顯著侵害;美國則基於其全球戰略,對中國的盯防日緊,除了鞏固軍事上的環太第一島鏈外,還試圖構築包括港台在內的價值上的民主第一島鏈。

  港式民主的心理定位

  於是乎,在2017年特首普選問題上,“泛民”與英美政治力量接觸頻繁。這一接觸固然在表面上為“泛民”争取了更大的國際支持,但卻實質性惡化了“泛民”與中央的政治信任關係。更關鍵的是,“泛民”隻能代表一部分港人,他們的行為同樣傷害了“愛國愛港”、真誠回歸的港人,撕裂了香港作為一個民主社會的整體性,破壞了民主的內部同質性原理。

  英美是現代民主憲政的典範,但其政治與外交家卻經常罔顧香港法制地位,曲解港式民主性質。在“泛民”求見中,英美政治人物通常是原則性地宣示民主原理,無外乎:第一,香港要有真普選,不能有篩選;第二,香港政改要由香港人民自己決定;第三,民主是一人一票。這些原理中,“一人一票”在香港政改谘詢中争議不大,在選舉環節實施“普選”已成為相關方共識,儘管美國的民主選舉系統也不是完全的“一人一票”。問題聚焦于“真普選”和“香港人民”這兩個關鍵概念之上。

  “真普選”是“泛民”政治主張的最大一面旗幟,第三次商讨日又将這一旗幟聚焦為“公民提名”。“泛民”最激進的立場主張,沒有“公民提名”,就不是真普選。這一激進主張曾援引國際人權公約為依據,訴諸“國際标準”,然而即使是國際标準也未将真普選鎖死在“公民提名”上。更何況,在基本法框架內,“公民”根本不是一個覆蓋全部投票權人的法律概念,嚴格的合法提法應該是“居民提名”。姑且承認“公民提名”的概念正确性,但“泛民”簡單訴諸國際法而罔顧作為國內法的基本法及全國人大決定,在法理上已不可行,所以才有泛民溫和派和大律師公會對“公民提名”的棄守。

  民主運動激進與失序

  然而,民主運動不成熟和失序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激進派裹挾溫和派,溫和派無法說服激進派。第三次商讨日和622公投就是港式民主激進化的表現,其終極形式是“佔中”對抗。罔顧法制的港式激進民主,其深層理念是一種沒有具體法制依託的“理想憲法”概念,這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的鬥争藝術,應用在“一國兩制”下的資本主義社會香港,有時空倒錯之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