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孫中山時期的舊時香港(組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10 00:36:25  


1870年代的畢打街。(中評社記者翻拍自中山史蹟徑標牌)
  中評社香港10月10日電(記者 黃蔚綜合報道)孫中山先生與香港關係密切,他不僅在香港完成了學業,往後也把香港當做他籌劃革命的基地。期間多次涉足香港時的所見所聞,孕育了這位歷史偉人劃時代的革命思想。那麼,孫中山時期的香港到底是怎樣的呢?以下這十張圖片將為您揭開孫中山時期香港社會、民生、交通等多方面的樣貌。

  一 畢打街

  畢打街是為紀念香港首位船政司湯馬士.必打而命名。1863年,皇后大道中及畢打街交界處興建了畢打街鐘樓(上圖),鐘樓具有報時及報火警的作用,當時是中環的標誌,在1908年被拆卸。香港開埠初期,畢打街東有顛地洋行,西有郵政總局、怡和洋行、連卡佛洋行等。1867年,顛地洋行倒閉,原址則建成當時香港最高(六層高)的香港大酒店,1926年被大火燒毀。

  因為“必打”在粵語中意為“必須要打”,故此當時市民習慣把“必打街”讀成“畢打街”。後來在政府正式把街道改名為畢打街,但英文名稱則維持不變,沿用至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