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京報:中美經濟的“香港式困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3 00:35:16  


  中評社北京2月23日電/改革開放以來,香港企業家到中國內地辦廠,香港負責向國際市場推銷,與內地形成“前店後廠”的產業分工模式。這種模式如今已經演變為一種“困局”,即像廣東這樣曾經是香港經濟腹地的地方,由於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已經逐步降低對香港投資的依賴,出現“去香港化”的趨勢。

  環球時報文章稱,把這種“香港式困局”聯繫到美國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來看。在全球化分工的大格局之下,中國與發達經濟體關係中的“前店”的功能,似乎被美國、歐洲和其他的發達經濟體拿走;而“後廠”,就是加工車間和生產線的功能,則為中國所擁有。只是近來,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都有一種要讓製造業回歸本土的呼聲和行動。最近,《紐約時報》的一篇題為“美國是如何丟掉蘋果的工作”的報道,就是對與此有關經濟現象的集中反思。

  中美經濟的“香港式困境”只是一種假設,其本質是其經濟升級、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結果。現在的關鍵是,中美之間這種“前店後廠”的模式還能維持多久,它的改進餘地在哪裡?

  在這次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經濟將面臨一次不小的調整。就像經濟學家們所說的,要實現全球經濟的再平衡。這個經濟再平衡不是簡單地讓製造業回歸本土。按照市場規律,它回歸不了。因為美國工人絕不會接受中國那樣的勞動力價格和勞動工資,這一點《紐約時報》已經說得很清楚:如果真的放在美國生產,其成本肯定會使蘋果產品喪失很大的競爭優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