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好萊虎”東擴:美中都會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2 08:12:44  


美國好萊塢大片《阿凡達》在短短幾天之內,票房就超過1億元人民幣。(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2月22日電/美國《僑報》2月21日載文《“好萊虎”東擴:美中都會贏》,摘要如下:

  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最後一站送上了一份不可估量的大禮,爭執數年的中國限制進口美國大片問題終於取得突破。中美簽署協議,中國每年將增加14部美國進口大片,以IMAX和3D電影為主;美國電影票房分賬比例從13%提高到25%。消息傳開,美國是歡呼聲一片;中國則是“狼來了”的喊聲再起。所謂“雙贏”,似乎只是“單贏”。那麼,在更多好萊塢大片兵臨城下之際,中國是否有贏,怎樣去贏,就被海內外廣泛關注。

  中國擴大進口美國大片,對於美國而言,顯而易見的“大贏”。其一,現實可見的是,全美電影產業有望再壯大,全美經濟將獲巨利。白宮稱,電影產業及其它視聽產品每年帶來120億美元的貿易盈餘,副總統拜登直言,這將使美國電影業進入中國巨大的觀影市場,並將創造數以千計的就業崗位。其二,無形隱秘的是,美國價值觀更深入、更全面的輸出。電影作為文化藝術的一種,好萊塢大片所到之日,就向來被視為美國文化攻城掠地之時。

  與美國的如沐春風相比,對於中國而言,則顯得如臨寒冬。一來,中國電影業面臨挑戰。中國本土電影,在原有的進口大片衝擊下,已是票房難以匹敵,贏利乏善可陳,在更多大片到來後,又有幾多業者能存活下來?中國電影壯大之夢還能圓否?大陸知名導演馮小剛,給好萊塢改了名字,喚為“好萊虎”;二來,中國文化將受衝擊。中美爭執數年的電影配額問題,原因之一就在“文化入侵”上,好萊塢片強,而中國國產片弱,豈不意味著文化層面的優勝劣汰?更或意味著意識形態層面的改弦更張?

  中國電影業乃至中國文化的可預見的衝擊,並不意味著中國不會“贏”。中共自去年底在十七屆六中全會上,開始將文化興國定為國家戰略,力倡中國文化走出去,在作為文化走出去一大載體的電影產業方面,就該從“民族工業”角度出發,對之實施保護,拒絕更多開放,如今,卻反其道行之,是用意頗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