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轉向亞洲 中國“轉向中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27 00:07:45  


美國總統奧巴馬
  中評社香港11月27日電/每當中東以及北非地區出現悲劇事件的時候,美國總統奧巴馬總會有一個驚人的嗜好:他會乘飛機前往南方或亞洲的“新興”國家。

  法國《世界報》刊文稱,2011年3月,當針對利比亞的干預行動開始之時,奧巴馬正在飛往巴西的途中。今年,當加沙地帶出現新危機的時候,他又是在飛往泰國、緬甸和柬埔寨的途中。這不禁令人回想起今年5月,在巴格達舉行的有關伊朗核問題的艱難談判行將結束,美國政府一位官員發自內心的呼喊:“中東太令人鬱悶!亞洲是如此令人興奮!”

  用逃避到亞洲的方式來忘記中東嗎?美國媒體不客氣地指出這一舉動的局限:美國的國力雖然出現了“相對”衰落,但它無法繞過自己的責任。

  奧巴馬想為自己第二個任期的開頭打上向亞洲“傾斜”的印記,並想在仰光與人權鬥士昂山素季共享榮耀的念頭很快被來自中東的火箭炮聲所打破。

  鬱悶吧?這倒是真的。

  還有一件未被發現的事情:當美國轉向亞洲時,中國正在轉向中東。10月31日,中國向聯合國-阿盟敘利亞問題聯合特別代表卜拉希米提出了旨在推進敘利亞問題政治解決進程的“四點倡議”。其中令人感興趣的並不是這些倡議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有了自己的計劃:這個不是俄羅斯與中國的聯合計劃,而是中國的計劃。

  中國想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行為體。在這場與其國家利益沒有直接關係的危機中,它也想發揮作用。與俄羅斯不同,中國在敘利亞既沒有軍事基地,也沒有軍火銷售合同,也未向這裡派過軍事顧問,在大馬士革以及敘利亞其他城市的中國僑民數量也不過幾千人。巴沙爾‧阿薩德的命運對中國來說也不像對俄羅斯那樣具有重要意義:俄羅斯一直把這場危機當成一張用來對付美國人的地緣政治“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