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金正恩能走出“先軍政治”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3 17:41:20  


  中評社北京4月23日電/4月12日,擾攘已久的朝鮮衛星發射以失敗告終。然而,國際社會並沒有因此鬆口氣, 各國擔心朝鮮不會就此停止,不久就會進行核試驗來挽回顔面。 

  這樣的擔心不是沒道理的。近20年來,朝鮮一直將軍事活動作為外交上引起重視和謀取利益的一張牌,發展彈道導彈和核武器就是最典型的表現。日本媒體剛剛披露的金正日的遺囑也很能說明問題:“切記要一直發展並持有核武器、遠程飛彈和生化武器,這是維持朝鮮半島和平的方法,永遠不要放下武器。”

  據南方人物周刊報道,對於軍事力量的重視,使得軍方在朝鮮的內政外交中都占有突出和特殊的地位,國家資源分配向其傾斜,軍人成了特權分子。這就是著名的“先軍政治”。而軍方也從這種封閉、敵對狀態中獲益,本能地要維護這種利益,從而成為阻止朝鮮走向和平、開放的阻力。

  金正恩的上台及其海外留學背景,使得人們對朝鮮的未來萌生了許多遐想。那麼,金正恩能放棄“先軍政治”的祖訓,帶領朝鮮走上一條全新的國家發展之路嗎?

  “先軍政治”的祖訓

  “先軍政治”是1995年1月1日金正日視察位於兩江道的蟠鬆哨所時提出的。簡單來說,就是一切以軍事工作為先,一切以軍事工作為重。“沒有糖果可以活下去,沒有子彈就不能生存。”

  而在朝鮮官方的宣傳中,“先軍政治”甚至被追溯到1926年6月25日金日成繼承父親金亨稷的兩支手槍的年代。在金日成時代,朝鮮主流的意識形態話語雖然是1955年提出的“主體思想”,即政治上自主、經濟上自足、國防上自衛,但軍隊的重要作用從來是不言而喻的。

  1948年,曾在蘇軍擔任大尉的金日成,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了政權,並組建了“兩師一旅”的朝鮮人民軍。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金日成任朝鮮人民軍司令官。1951年1月,在朝鮮人民軍前線司令官金策突然死亡後,金日成掌握了軍隊的全部權力。之後又通過一系列整頓,自1960年代末開始大權獨攬。

  1960年8月25日,金日成和金正日父子一同視察了“近衛漢城柳京第105坦克師團”,後來朝鮮將次日視為“先軍領導開始日”。

  1991年,金正日當選人民軍最高司令,兩年後又通過修憲,當選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這樣,在1994年金日成病逝前,金正日已完全掌控了軍隊。3年“守孝”期滿後,他才繼任勞動黨總書記。這一鞏固權力的順序,充分說明了軍隊在朝鮮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994年5月30日,在美國的提議下,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對朝鮮進行核項目調查並對其進行制裁,爆發了第一次朝鮮核危機,朝鮮開始和國際社會玩“貓捉老鼠”遊戲至今。半年後,剛剛接班的金正日提出了“先軍政治”。

  “先軍政治”的提出,顯然和當時的國際局勢息息相關。蘇聯解體之後,朝鮮頓失所依,來自莫斯科的援助和與東歐的貿易中斷,對朝鮮經濟打擊很大。更重要的是,西方在冷戰後開始倡導人權大於主權,奉行“新干涉主義”;到後來,朝鮮更成了美國眼裡的“流氓國家”和“邪惡軸心”。再加上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倒台的示範效應,在此背景下,能夠拱衛國家的軍人,自然被抬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

  1998年朝鮮修憲,國防委員會在憲法上的地位僅次於形式上的最高人民會議,高於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和內閣。2002年,朝鮮甚至推出了旅遊項目“先軍八景”,包括金正日出生地白頭山的日出,以及提出“先軍政治”的蟠鬆哨所的雪景等。2009年朝鮮再修改憲法,將國防委員會委員長明確定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人”,由原來的“領導總體的國防工作”變為“領導國家的總體工作”。軍隊的地位已經無以複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