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品牌缺席倫敦 原因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01 18:03:00  


  中評社北京8月1日電/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刊登專欄作家顔強的文章說,每一次面對中國媒體,國際奧委會市場委員會主席海伯格都會說,他如何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國品牌出現在奧運市場夥伴行列中,奧運營銷的舞台對於中國品牌的成長將扮演多麼重要的角色。

  可是在倫敦,人們看不到中國品牌的影子。只有在中國奧運代表團隊服以及其他一些代表團單項運動隊的比賽服裝上,能看到一些中國品牌。即便如此,和四年前的北京奧運會相比,中國企業體育營銷的表現,還是有了明顯滑坡。姑且不論最頂級的“TOP夥伴”,其下四級奧運贊助商中,也都沒有中國品牌的存在。就算不是奧運官方贊助商,贊助某個代表團、某支運動隊的中國品牌,也遠不如四年前那麼搶眼。

  可以理解海伯格的急迫。在歐美經濟陷入嚴重的二次衰退時,中國是一個最性感、最讓人遐想連篇的經濟概念。“中國製造”早已被世界所接受,中國品牌卻無從尋覓。

  各種媒體討論和分析在進行之中。眼看著韓國三星這樣的近鄰品牌,以奧運營銷為國際化手段,十年來取得突飛猛進的成就,早已超越諾基亞、摩托羅拉這一系列歐美資深品牌,而中國品牌依舊在不聲不響中不知所謂。這到底是因為倫敦或者奧運營銷和中國品牌不對路,還是因為中國品牌本身就缺乏開疆拓土的理想,滿足於在內需強勁的國內市場上的搏殺?

  以聯想的案例來看,過高的奧運營銷成本和並不理想的國際奧委會服務回報,是聯想在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之前就退出“TOP夥伴”的原因。成為一個TOP夥伴,四年間8000萬美元的投入成本已經相當高,但獲取贊助身份和資質還只是第一步,此後還要用三倍甚至更高的預算用於市場推廣。這樣的投入,足以讓大部分中國品牌卻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