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英“馬肉醜聞”拉響食品安全警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17 10:08:30  


  中評社北京2月17日電/連日來,席捲歐洲的“馬肉醜聞”呈現愈演愈烈趨勢。16日,德國再次宣布發現144噸疑似馬肉製品。據報道,目前德國多家大型連鎖超市的部分產品已經下架。15日,英國食品標準局首次公布了有關抽樣結果,在2501例牛肉檢測樣本中,發現有29例含有至少1%的馬肉。挪威最大食品零售巨頭“挪威集團”15日也宣布,在其進口的冷凍牛肉肉餅中發現60%的肉為馬肉,而不是標簽上標明的牛肉。15日,歐盟27國決定在歐盟範圍內對牛肉製品進行DNA檢測。

  標簽制度不完善

  人民日報報道,英國負責食品事務的國務大臣大衛.希斯14日稱,在送檢的8份在英國屠宰的食用馬肉中,都檢測到了獸用止疼藥保泰鬆成分。面對源源不斷送來檢測的肉品樣本,英國食品檢測實驗室目前已忙得焦頭爛額。

  英國環境、食品及農村事務部特別委員會批評說,眼下的醜聞捅到了政府與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的痛處。作為監管機構,英國食品標準局對食品安全問題麻木與漠視,當威脅公眾健康的危機出現時,應對乏力。危機爆發後,當需要短期內檢測大批樣本時,也暴露了英國食品檢測能力不足的短板。

  據報道,為避免食品行業出現大規模混亂與恐慌,英國食品標準局與零售商達成協議,任何成品食品中的相互摻雜程度,如果不超過1%將被視為安全,不用向消費者通報。英國《金融時報》稱,這個1%標準意味著,即食產品中出現異類摻雜情況要到了相當嚴重程度才會被曝光。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商學院教授托尼.房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此次席捲歐盟的“馬肉醜聞”暴露了歐盟國家在食品安全和監管方面的漏洞。瑞典雖然在食品安全方面管控較嚴,但此次也未能幸免。瑞典各大超市一些被疑有問題的速凍食品紛紛下櫃,瑞典食品管理局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對牛肉產品進行DNA檢測,以確定它們是否是真的牛肉。

  托尼.房說,從制度層面上,“馬肉醜聞”令歐盟內部發展不均衡的弱點再次展現出來。歐盟雖然有共同的市場,但各國發展水平不一,在食品安全、食品監管等方面的立法也千差萬別。歐盟金融危機進一步拉大了歐洲南北差距。此次馬肉的源頭主要來自東南歐一些國家的企業。在政府監管鬆懈、有法不依或者缺乏執行力的情況下,很多食品標著歐盟生產的標簽,其實可能連最後包裝商都不知道其中的原材料或產品是否安全。這就是全球化帶來的後遺症。產品供應鏈過長,難以控制其中的每個環節。

  西班牙埃菲社記者聖地亞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這次的“馬肉醜聞”給歐洲拉響了警報,原因是食品安全問題與民眾的利益息息相關,是最需要嚴格監管和執法的領域之一。雖然食用馬肉並不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傷害,但既然有商家能夠順利地在牛肉漢堡中添加馬肉,那就不能排除其添加其他物質的可能性,這不得不防。此次“馬肉醜聞”在多個國家發生,但此前這些國家的市場對此未有及時反應,說明行業內的自我監管也存在缺失。因此,聖地亞哥認為,未來無論是歐盟還是各成員國都必須自省自查,採取更為嚴格的監管措施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

  法國《費加羅報》記者伊夫.特裡阿爾認為,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歐盟至今仍是放手讓成員國各負其責,在歐盟框架內尚無一套完整的監管制度和機制,只有在發生食品安全危機時歐盟才進行干預。另外,歐盟的食品標簽制度也不完善。歐盟雖然規定了食品供應鏈要有溯源性,但缺乏可追溯的完整信息。

  嚴重欺騙消費者

  馬肉可能來自一些歐盟國家淘汰下來的老馬、病馬。據報道,瑞典一年有9000匹馬失蹤,很可能被人運到了加工廠。這些馬並不是按照食品衛生標準進行飼養的,它們經常會服用抗生素等藥品,消費者食用後會對健康很不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