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工商時報:台灣經濟奇蹟不是靠民意創造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07 12:24:10  


  中評社台北3月7日電/近日台灣島內反核聲浪日高,為平息民怨,執政當局決定以公投訴諸民意,然而台灣的電力問題絕不會因這次公投而落幕。依這種施政風格來看,紛擾將會在馬英九的未來三年多任期裡,如影隨形,而在這樣的紛擾下,“內閣”恐怕只能充當救火隊,哪有時間去思考台灣的未來。 

  台灣工商時報今天社論說,馬英九尊重民意是對的,但民意如流水,順了今天民意,可能就逆了明天的民意;民意可以朝秦暮楚,但政府施政卻不能如此反覆。回顧近年政府規劃的國光石化、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吉洋人工湖(高屏大湖)、核四工程,乃至於去年終止油電補貼、年金改革等等,無一不遭反對。但若要事事順應民意,那麼政府必然一事無成,繼續空轉三年。 

  近年許多人經常感嘆台灣經濟走下坡,不但出口被韓國超越,實質薪資已退至十四年前的水準。惟感嘆者多,明白其中原因者少;批評者多,而願意捐棄成見為台灣多盡心力者少。台灣經濟走下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決策者拿不定主意,一切但看民意,然而民意為何物?恐怕也無人知曉。試想如今的社會,人們既希望旱季不缺水又反對水庫興建及越域引水,不准電價調漲又反對核四商轉,要求好的福利又不願對等付出,然而天下豈有這等好事,人間豈有如此萬能的政府? 

  社論說,荖濃溪越域引水至曾文水庫工程原訂於2012年完工,每天可供應六十萬噸水給南台灣。但四年前這項工程被認為是小林村崩塌的原因,隨後工程會的調查報告雖證實兩者無關,卻未被民眾接受,致使越域引水工程迄今難以復工,而南台灣依然年年面臨乾旱風險。政府如此順應民意,對台灣經濟社會,乃至於產業發展有利嗎? 

  去年四月政府取消油價緩漲機制,並因應購煤成本提高而調漲電價,這本是早就該做的決策,但卻被輿論冠以“油電雙漲”而形成澎湃的民怨;“內閣”為順應民意,電價改採分階段調漲。稍微理性的分析即可以明白,台灣油、煤、天然氣皆仰賴進口,國際行情走高,台灣有何能力不調漲?油電凍漲、緩漲或可做為短期措施,但絕不應成為長期的政策,因為凍漲最後仍得由政府買單,而最大獲利者必是用電、用油最多者。誰是用電、用油最多者?自然是有錢人,政府耗費公帑來補貼有錢人合理嗎?這樣的補貼難道不該取消嗎?但在積非成是的輿論推波助瀾下,師出有名的政策竟然潰不成軍。看看急速升高的政府債務,再補貼下去對台灣經濟社會有利嗎?政府需要順應這樣的民意嗎? 

  不論古今中外,一個執政者之所以偉大,不在於事事妥協順應各方要求,而在於面對變局能高瞻遠矚當機立斷,以提升一國的國民福祉。而要做這個決斷,自然不能被困於民意之中,否則終將一事無成。民國四十年代尹仲容為建立紡織工業,採行代紡代織辦法,今天大家都推崇尹仲容是台灣經濟領航人,但當時他的處境並不如大家想像的風光。當這一辦法公布後批判聲浪四起,反對者認為這形同犧牲消費者利益而讓少數人獲利,但他不計毀譽,一往無前。隨後三、四十年台灣紡織業能成為最大創匯產業,台灣被譽為經濟奇蹟,所憑藉的絕不是民意,而是當局的決斷力。倘若當年尹仲容順應民意,妥協退縮,台灣在六十年代能否躋身四小龍,恐怕大有疑問。 

  二十年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的經濟決策屢屢被批判,有人批評她把保守黨搞成了“失業黨”,有報紙諷刺她是“英國最不受歡迎的女人”;她在任內把五十餘家大型公營事業民營化,更遭來空前的罷工。柴契爾夫人雖在任內被評為最不得人望的首相,但卻讓英國經濟重生,五年前英國每日電訊報進行一項訪查,她已成為歷來最受尊敬的首相。顯然,英國經濟走出停滯的“英國病”,所依靠的並非順應民意,而是在於柴契爾夫人的決斷力。 

  西元前六世紀春秋時代鄭國政治家子產執政之初,民眾恨之入骨,他們高唱:“取我衣冠而儲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但三年後改革成效顯現,民眾改唱:“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如果子產推動政策遭民眾反對後立即大轉彎,轉而順應民意,子產必將一事無成。顯然,子產的成功同樣也在於其高瞻遠矚的才識與決斷力。 

  台灣這十年來不論誰執政,為贏得選票總是處處討好民意,重大政策每每因此急轉彎,讓人無所適從。老農津貼加碼千元如此、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如此、國光石化喊停如此,取消油電緩漲也是如此。如今爭議十多年,開過無數次評估會議的核四依舊如此。須知,決策高層的態度不明必然使負責執行的文官茫然不知所措,如此縱有再好的政策,在一個洩氣的文官體系裡,還會有多大作用? 

  社論最後說,我們擔心,當前台灣的紛擾絕不會因核四公投落幕而劃下句點,除非決策高層師法尹仲容、柴契爾夫人的決斷力,否則這些紛擾隨時會附著在各類政經議題上捲土重來。如此台灣經濟哪來黃金十年,有的恐怕只是繼續空轉十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