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京報:封殺華為中興 凸顯美冷戰思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1 08:58:25  


  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一紙報告,要求政府阻止華為、中興進入美國市場。這一報告,在國際輿論中掀起巨浪,在中國遭到強烈反對。這不僅因為華為、中興的全球影響力及在全球電信設備業界老二、老五的地位,更因這份報告提出了離奇的指控,卻沒有給出任何證據。

  人民日報海外版文章稱,這份報告聲稱,華為和中興的設備可通過遙控向中國發送信息,同時,華為同中國軍方的商業聯繫緊密。

  先看後半部分。明眼人一想便知,對華為與中國軍方商業聯繫的指責毫無道理。因為在任何國家,如條件允許,軍隊必然採用可掌握的最新技術,必然要與本國高技術企業發生各種商業聯繫。尤其在美國,波音公司等名企當初就是靠軍事訂單發的家,至今五角大樓仍是它們的重要客戶。國會山上諸公,難道你們希望其他國家也以波音等公司與五角大樓的商業聯繫為由,抵制它們不成?

  至於聲稱華為和中興的設備可通過遙控向中國發送信息,如此嚴重指控,美方卻沒給出任何證據,甚至連捕風捉影的證據都沒有。相反,人們看到,華為、中興不僅迄今安全記錄良好,而且都採取了一系列舉措提高透明度,以求進一步取信客戶。全球前50大電信服務供應商中,使用華為產品者多達45家,至今未出現任何安全事故。華為採取了許多措施提高在美國市場的透明度,承諾其設備可以由第三方機構進行安全檢測。如非心底坦然,華為怎敢主動承諾由第三方機構進行安全檢測?

  此外,從中國電信設備製造業的發展歷程與市場地位來看,中國軍方和華為不可能成為間諜活動合作夥伴。在電信設備製造業,中國企業是十足的後來者。1950年4月28日,政務院決定成立電子工業管理局,標誌著中國電子工業起步。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確定走“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的發展之路,此時,合稱“巨大中華”的巨龍、大唐、中興、華為四家公司成立不久,合資公司上海貝爾是中國最大電信設備企業。作為後來者,而且長期不是領先的壟斷者,華為、中興等中國電信設備廠商產品可替代性較高,如在設備中安裝從事間諜活動的“私貨”,無異於商業自殺。這麼簡單的道理,要是華為、中興的當家人都看不到,他們何以能夠用20年時間就把企業帶進全球電信設備行業第一梯隊?對於中國政府決策者來說,他們怎會選擇這麼惹眼的公司開展間諜活動,卻由此殺掉一只下金蛋的母雞?

  一言以蔽之,美國國會對華為、中興的指責既無證據,也不符合商業和軍事邏輯,它反映的是國會山上某些人士偏執的冷戰思維。這種思維,除了干擾中國企業之外,難道對美國自身商業環境就沒有構成嚴重干擾嗎?

  美國本是現代電信設備製造業發祥地,長期執該產業之牛耳,而時至今日,全球五大電信設備廠商(華為、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中興)中,已沒有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公司了。美國是否該有所反思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