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朱書剛:中華文化是連接兩岸的最好橋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20 01:06:07


  中評社香港12月20日電(記者 黃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副院長、台灣研究所所長朱書剛近日通過武漢大學舉辦的“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論壇”發表論文,指出文化不像政治議題那般敏感,能最快引起兩岸民眾的共鳴,中華文化能夠成為連接兩岸的最好橋樑。

  朱書剛首先提及猶太文化,稱“猶太人之所能在亡國數千年後能夠‘復活’,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對他們對自己文化的熱愛、守護和超越。”

  朱書剛說,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中華文化是連接兩岸最好的橋梁。“中華文化在台灣得到了較好的保存,台灣文化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朱書剛還在談話中表示,文化議題不如政治議題敏感,“民進黨的四大天王之一謝長廷也曾表示,兩岸一談政治,馬上就吵架,……改談歷史、血緣與文化,就不會那麼衝突……”

  朱書剛進而具體點出,文化認同、民族認同是海峽兩岸走向統一、達到國家認同的重要保障。兩岸同胞同為炎黃子孫,文化同根同源,中華文化認同與中華民族認同是台灣大多數人的共識,更是海峽兩岸的共識。

  “海峽兩岸可通過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與推廣,增強兩岸民眾的文化認同與民族認同,鞏固兩岸互信基礎,進一步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的條件,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求同化異,促進國家認同,”朱書剛說。

  朱書最後表示,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和推廣可以涵蓋弘揚炎黃文化、傳統節日文化、道教和佛教文化及辛亥首義文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