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中日緊張局勢升級 莫讓口水招來實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04 00:02:33


 
  BBC記者傅東飛(Rupert Wingfield-Hayes)則表示,當下,安倍似乎在其國內民眾面前扮演“強硬派”角色,以期推進修憲目標。“正如許多右派一樣,安倍認為日本的‘和平憲法’是被美國強加於身的一種恥辱。該憲法對日本社會強加的不僅僅是和平主義,還有西方人權和公民自由的概念。在‘普世價值’面前,它忽視了日本的獨特性。”

  傅東飛還認為,通過挑起與“強大而可怕的中國”之間危機,安倍正在為自己創造實現自己改革目標的機會。

  文章還提及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馬凱碩,他發文表示,近年中日兩國之間的爭端起源於2012年9月日本的“購島”事件。他支招稱日本應該重新“私有化”該島,中方也應在有主權爭議地區減緩軍事活動。

  軍事專家愛德華盧•特瓦克(Edward Luttwak)則認為2008年是中日關係的拐點,並聲稱當前緊張局勢的責任更多該歸咎中國。

  特瓦克聲稱,金融危機預告著美國大國地位的瓦解,北京則從沉睡的狀態中忽然醒來,宣稱對阿魯納恰爾邦的大部份地區擁有主權(譯者注:此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部、印度東北部邊界,絕大部分都由中國政府宣稱主權、稱為藏南,並將該地區劃入西藏自治區的錯那、隆子、朗縣、米林、墨脫、察隅六縣的管轄範圍之內。中國政府不承認印度控制該地區或者設立此邦的合法性);在釣島問題上,中國回絕了日本友好政客的橄欖枝;而在南海問題上,中國則將觸角深入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的經濟專屬區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