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BBC看中日衝突根源:歷史教育截然不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3 15:05:31


  中評社香港3月13日電/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3月11日發表題為《“迷失的歷史”:歷史教育與中日關係》的文章,作者為美國塞頓霍爾大學副教授汪錚。文章認為,治療患者時,醫生只有知道病因才能作出診斷。同樣,解決任何程度的國際衝突都需要確定緊張關係的根源。

  文章稱,英國廣播公司(BBC)最近播出的專題廣播節目《迷失的歷史:中國與日本》是一部高質量的新聞作品,其目的是發現這兩個國家之間衝突的根源。

  在調查性報道中,日本記者大井真理子和中國記者劉海寧共同走訪了各自國家的學校,觀察兩國對共有歷史的教學方法,重點是對戰爭時期(即1931年至1945年,從日本侵華到二戰結束)的態度。

  文章說,大井和劉在採訪中發現,兩國在對戰時歷史的關注和細節上存在巨大差異。例如,日本教科書上只有少數幾頁介紹了那場戰爭,對戰爭暴行輕描淡寫。接受大井和劉採訪的日本官員和教科書編撰者甚至質疑,日本對中國和韓國發動的軍事行動能否被稱為“侵略”,以及是否存在南京“大屠殺”。

  對曾在牛津大學接受教育的中國記者劉海寧來說,日本歷史教育的狀況令她大吃一驚。在一次採訪後,她顫抖著大哭不止。但在中國,從鴉片戰爭到1945年中日戰爭結束這段痛苦的國家經歷在課程中占據大量篇幅,從幼兒園到大學都貫穿著國家主導的愛國主義教育。自然而然,中國和日本的年輕一代會對這段歷史產生截然不同的理解。

  文章認為,在兩國衝突中,國民往往會指責領導人沒有採取足夠措施來避免現有的緊張關係。但是,衝突通常反映的是社會話語的連貫性。要理解暴力衝突現象,不能僅靠分析領導層,還必須發掘造成衝突並使之合理的社會話語的連貫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