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天台山濟公故里獲頒“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29 10:52:10


台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董貴波致辭(中評社 黃蔚攝)
 
  今年適逢濟公成道805周年,天台縣舉辦2014’中華濟公文化節活動,以“濟公緣、同胞情”為主題,旨在通過活動進一步提高天台的知名度,加強與台、港、澳及東南亞等地的濟公文化交流,推動天台旅遊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服務。天台縣有關領導表示,隨著這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獲批,天台將更好地發揮濟公文化在兩岸交流中的獨特作用。

  濟公,俗名李修緣,南宋禪宗高僧,公元1148年出生於天台縣城北永寧村,悟道於天台赤城山,皈依於國清寺,受具足戒於杭州靈隱寺,圓寂於杭州淨慈寺。濟公以其“扶貧濟困、懲惡揚善”的傳奇人生和“慈悲仁慧、無我利他”的濟世思想,受到了人們的普遍喜愛和敬仰,成為了真、善、美的化身。濟公敢於為人們說話,為受難百姓鳴不平,疾惡如仇,追求正義的品格,為各個社會所提倡。濟公活在市井,為廣大貧民市民服務,因此得到了民眾廣泛的認同,受到大眾的喜愛,影響廣及包括海峽兩岸在內的整個華人社會。

  天台作為濟公故里,天台“濟公傳說”已被批准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濟公文化在港、澳、台及東南亞等地、西方部分華人群體中,人們發自內心信仰、崇拜濟公。在台灣,信仰濟公者尤為集中,當地濟公信徒人數僅次於媽祖信徒。根據台北市民政局編印的《台北市寺廟神佛源流》記載,台灣的濟公信仰始於中法戰爭,隨軍入台,為清朝軍人的私人信仰,後在全台各地傳播,並逐步發展建立固定的濟公信仰場所,影響力也逐漸擴大。

  據最新研究表明,濟公信仰可上溯到明末清初鄭成功入台之時。目前,台灣地區濟公信眾多達數百萬人,供奉濟公的寺廟有4000多座,其中以濟公為主奉的寺、宮、廟、觀就有300多座。作為中華文化的一朵奇葩,濟公文化已經成為連接兩岸同胞、海外華人的黃金紐帶,成為推動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

  近年來,天台縣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以天台山文化為紐帶,開展多種形式的海峽兩岸交流活動,促進了天台與台灣的文化共融,增強了海峽兩岸民眾的民族認同感,密切了兩岸同胞的感情,成為了浙江省對台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該縣陸續修建了濟公院、濟公亭、濟公橋和濟公故居等濟公文化古跡,包括濟公聖殿、濟公展覽館、濟公文化廣場等在內的濟公文化園建設項目也已全面啟動,為台灣同胞以及其他地區的信徒來天台朝拜提供了場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