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李浩然看回歸18年:香港需認真思考前路
http://www.CRNTT.com   2015-07-01 00:25:46


李浩然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 黃蔚攝)
 
  後政改時期過渡路線 還看港人選擇 

  眼光從高速發展的內地轉回到香港,回歸18年的香港歷經數個重大事件,而近來最重大的,當屬6月18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否決特區政府提出的行政長官普選法案。立法會70名議員中有28名議員投反對票,法案未能獲得香港基本法規定的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支持而未獲通過。政改被否後,特首梁振英表示會將施政重點轉移至經濟和民生方面。

  提及耗時20個月的政改諮詢,李浩然稱,香港社會上不少市民已經對此感到厭倦,但可以注意到,每一代都不是鐵板一塊,在任何一個地方,經濟和理念都相輔相成。

  “我覺得可以從爭議不那麼大的方面開始合作,其實在很多問題上,各派並非完全對立,特別在民生和經濟問題上,此外,我們越來越重視香港是一個有人文關懷的社會。所以大家可以慢慢開始構建共識,現在大家是無話可聊,所以得先有話可聊吧。”李浩然說。“現在港府的做法是一個好的方向,起碼在爭議性不是很大的事情先。”

  李浩然表示,一個地方的發展趨勢由很多因素決定,這包括歷史、社會習慣、面對未來如何處理問題的心態和做事手法等等。“香港會不會過得了政改之後的過渡期,在乎於香港社會處理問題的方式——是要堅持走自己的路還是要有些妥協,需要看港人未來的選擇。”

  當前香港社會已經與港英時代截然不同——當時香港社會的整體學歷水平沒有目前這麼高,社會的利益訴求也現在那麼多元,貧富差距也沒有當下這麼大。

  李浩然說,“時代根本不同了。英國殖民統治時有一個非常強的殖民政府存在,考慮到當前新一代年輕人、知識份子的想法,後物質主義的思潮多元發展,互聯網時代中心化、去權威化的情緒增強,以前用上而下的方法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現在未必可以。”李浩然還說,“過去我們覺得港英政府是上而下,但不可以忘記港英政府有很多諮詢委員會,某種程度上也有下而上的過程在裡面。”

  對比過去,李浩然強調說,社會的民意比過去更加難以掌握,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複雜的。“每一個群體都有自己的聲音,過去不會這樣。每個人小到一個個人都可以在網上講自己的意見,過去不可能,相反,一定要通過電視、雜誌。所以,科技給整個社會帶來了截然不同的面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中評香港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