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模式能否持續?美專家看法分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08 00:29:21  


羅迪。(中評社記者余東暉攝)
 
  羅迪的看法代表了美國多數主流經濟學家的觀點。他認為,中國目前投資占GDP的比率之高已達空前水平,過去7、8年的投資增量大多投入房地產領域,房地產投資占GDP的9%,這是不正常的,由此給宏觀經濟帶來很大風險,雖然並不意味著肯定會發生金融危機,但房地產市場走低是必然的,而作為目前中國經濟最大的驅動力,房地產市場走低可能拖累中國經濟,使之放緩。

  羅迪指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儲蓄實際負利率,以及由此產生的金融扭曲。因此他建議,中國應當實現利率市場化,雖然未必要在一夜之間完成,但中國央行應當允許銀行儲蓄利率圍繞基礎利率有更大的波動。另外應減少對製造業的補貼,採取更靈活的匯率政策,加緊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與之相比,蓋保德的看法顯得有點另類。他認為,中國經濟過去30年的持續增長,始終就是在經濟冷熱周期之中,由擴大投資與抑制通脹相互交替而驅動的,並非主要由出口驅動。由過去20多年曲線對比可看出,西方經濟陷入低谷時,中國經濟總體表現沒受到多大影響,說明貿易對中國固然重要,但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蓋保德指出,中國也不存在投資與消費失衡的現象,近年消費額占GDP比例下降是因為投資增長更快,而投資高速增長又是中國2003年應對SARS和2009年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結果。中國現在或許應當從過高的投資中回撤一點,但並沒有到必須馬上採取行動的危機時刻。事實上,中國金融體系運行相當有效,能夠獲得私人資金投向政府想投的通信、教育、公共安全等領域,驅動經濟增長。

  中國總理溫家寶關於中國經濟“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說法被西方經濟學界廣泛引用,蓋保德認為,那是在2007年中國經濟過熱的狀況下說的,所謂“不可持續”,主要是說中國能效和環保做得不夠,而不是說整個經濟體系難以為繼。他說,溫家寶的講話被廣泛地誤用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