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深度專訪:史文指美中難於包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26 00:15:41


見馬英九 史文提供
 
  中評社問:您如何評估解放軍正在進行的改革對亞太安全和美中關係的意涵?

  答:現在說還太早,我們還不完全理解這個改革是怎樣的。我們理解解放軍正在進行再組織,要很長時間才能真正見效。在此期間,會有些不確定性,會專注於解放軍內部機構的問題,也許在某種程度上會放慢現代化的步伐,但這對中國或其它國際未必是壞事。如果中國能成功實現這種過渡,其軍隊會變得更加高效,更有能力決策和更有效行動,作為國家機器也會是更有效的機制。有人會說,那不好,因為我們不希望解放軍高效,會帶來問題。但那要取決於中國的外交政策,解放軍並非中國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的決定者,我們要理解這個。

  中評社問:您與中國軍方常有交流來往嗎?

  答:我與解放軍不少人士關係不錯,包括一些軍方學者。我去中國時經常與他們交談,我有個項目與中國軍方機構合作,所以與他們有不少互動。每年我去中國兩三次,去年去了四五次。有些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幾乎一個月去一次,而我不喜歡每個月坐一次十三四個小時的飛機。我受邀參加過香山論壇,也去過朱鋒的南京論壇。我覺得很有用。

  現在我的研究更多專注於中國和安全問題,對台灣的研究少了些。當我在蘭德和卡內基早期,更多研究台灣問題,因為那時台灣是更緊迫的問題,但我仍認為,台灣問題很關鍵,目前無法解決,仍有可能成為美中危機的重大源頭,將來仍需要非常謹慎地管控。

  中評社問:美國主流學界一直說美國的政策不是遏制中國,而是接觸加防範,但過去兩年越來越多學者主張要對華更強硬,要更多地制衡中國,您怎麼看?

  答:當他們說“制衡”中國時,其實不只是“制衡”(balance),他們的意思要主宰(dominance),相信美國有更大能力炫耀於中國12海里的主權範圍之上,我認為那是不現實的,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不正當的。中國在亞洲是大國,在區域有很大利益,它尋求提供其自身安全,如果美國作為主導軍事力量在其12海里主權範圍之上行動,感到不安全的中國就會部署部隊,挑戰美國的那種能力。問題是,如何提供中國想要的安全,同時又能保護美國的利益?如果有可行的替代方案,更有可能穩定地區局勢,美國未必需要在西太平洋作為主導力量維持著,那種盡力想維繫在西太平洋的絕對主導地位從長遠看不可能成功,除非中國經濟嚴重衰落,但我覺得這也不可能。但是多數美國人在看待國力分配的變化時,不認為需要有權力結構、美軍在亞太部署以及美國政策等的重大調整,他們基本上認為美國可以應付過去,政策能應付得了,以為每件事情發生時,靠合作加牽制就能解決。我認為,那種更像是戰術性的調整,我稱之為“得過且過”(muddling through),無法解決長遠的國力分配變化導致的戰略競爭。因為要想處理你想應付的問題,根本上還是要靠你對相對影響力和國力變化的判斷,不僅自己怎麼看,還有別人對你怎麼看。在此基礎上,美國不能以為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似地行動。

  中評社問:您是為數不多西方學者之一,主張要從長遠戰略考量中美關係,應考慮在西太平洋建立美中之間互相包容,您是否覺得這不是一種主流思維?您提出這些主張的依據是什麼?

  答:在華盛頓,很難將中國與長遠包容放在一起,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個政治問題。因為人權問題,中國給外界的更強硬印象,中國改變國際規則的可能性等因素,美國人對與中國達成戰略包容有抵觸情緒。前副國務卿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提到“戰略再保證”,他的戰略再保證概念有戰略包容的元素,某種程度上這是叫法不同。我想其實許多美國人相信,從長遠而言,要想產生持久穩定和繁榮,美中必須建立一定層級的互相包容。美國政府中的人知道這個,但問題是什麼樣的包容?多少包容?以怎樣的方式建立?作為安全學者,我覺得最重要的元素與亞洲國力分配的變化有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