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美“遏華策略”反成“遏己策略”
http://www.CRNTT.com   2023-04-25 18:02:39


  中評社北京4月25日電/網評:美“遏華策略”反成“遏己策略”

  來源:大公報 作者:張晴雲(資深評論員)

  儘管拜登政府咄咄逼人,對中國實行了軍事圍堵、經濟制裁、芯片和科技封鎖的政策,並且高呼要同中國脫鈎斷鏈的口號,但是,中國並沒有採取“硬碰硬”的對策,而是堅定地推動世界和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經濟全球化,中國的努力得到世界絕大部分國家的認同。而美國以一己私利為出發點的外交策略,則把自己陷於困境。

  中國充分運用了當前的時勢,擊中了美國的最大弱點。

  第一,美國明年就要進行大選,但是拜登的經濟政策到處碰壁。2022年6月,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突破9%,創40年來最高水平。美國今年第三季可能加息到5%,美國的國債32萬億美元,光是利息一年便達到15000億美元,這是一個非常沉重的包袱,這標誌美國的經濟霸權衰落的分水嶺,並且將一路衰落下去。加息將使美國今年第四季度出現經濟衰退的危機,這對美國民主黨明年的選舉非常不利。

  第二,美國的製造業已經空心化,不斷印刷鈔票,購入中國的工業產品和民生必需品,美國貿易逆差連續第三年創歷史新高,去年達到9481億美元,其中,中美貿易額為6900億美元,美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為5388億元,中國自美國進口1538億美元。拜登政府不斷說要和中國脫鈎,實際上脫不了,美國對中國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了,美國要對中國發動經濟戰貿易戰,實際上已經沒有多少牌可打。不少美國的跨國企業都看重中國市場,儘管美國政府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但當地的消費者仍然買中國生產的消費品。拜登政府的做法,根本與美國企業的利益背道而馳。

  第三,中國實際是世界上140多個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製造國。從實力地位出發,中國擁有最大的國內市場,擁有3.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國亦是美國的第二大債主,如果中國持續大量拋售所持的美國國債,美國將會出現債務危機。中國手上擁有最強的王牌,但是扣在手中引而不發,隨時可以後發制人,這是最高明的招數。現在是美國有求於中國,希望中國幫助解決美國的經濟衰退危機和美債危機。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曾聲稱將會訪問中國,之後又表示無限期推遲訪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中美雙方沒有宣布過什麼訪問,美方發布有關消息,是美方自己的事情,中方予以尊重。中美沒有就訪問進行商討理由衹有一個,就是美國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對台出售武器,而且容許蔡英文以所謂“過境”名義竄美。美國的做法觸碰了中國的底線,中國以此對美國施加壓力,必須停止這種做法。如果美國不改變,這種局面就會一路拖下去,美國一定承受不了,因此美國政府必須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規定。

  中國反制擊中美最大弱點

  與此同時,中國繼續推動世界和平。2月,外交部發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提出十二點主張,以勸和促談的方式解決烏克蘭危機。3月,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中國斡旋下,兩國代表在北京達成協議,同意恢復中斷近7年的外交關係,並且發展經濟合作。這樣與美國在沙伊、俄烏等地區問題上拱火形成強烈對比。

  上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中俄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這份聯合聲明分為九個章節,其中最後一個章節重點講述烏克蘭等國際熱點地區議題,另一章節則談到核武器議題。雙方強調“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俄方歡迎中方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發揮積極作用。中俄雙方呼籲各方停止一切促使局勢緊張、戰事延宕的舉動,並反對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為謀求軍事、政治和其他優勢而損害別國的合理安全利益。

  現在,歐洲國家普遍出現了財政赤字的危機,還要無止境軍援烏克蘭,有的歐洲國家國內已出現要求停止介入烏克蘭危機的呼聲。法國總統馬克龍早前訪華,加強了中法之間的經濟貿易合作,讓法國做了一筆大生意。他結束訪華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歐洲不能盲目追隨美國,成為美國的附庸,要加強戰略自主。馬克龍講出許多大國沒有勇氣講出來的心聲。

  現在,不想停火的是拜登政府。但是,特朗普已表明,倘若再次入主白宮,會在宣誓就任美國總統的二十四小時內解決烏克蘭危機。若拜登真的宣布尋求連任,民主黨政府就要令烏克蘭危機速戰速決,就要加強支持烏克蘭。但是,這也帶來一個風險,就是衝突一旦長期化,民主黨明年很可能輸掉大選。

  所以,中國提倡以政治方式、和平方式解決烏克蘭危機,恰好抓住了拜登政府的最大弱點,也抓住了最好的時機。

  任何只顧一方考量的方案注定是不成功的。中方能夠照顧各方的立場,體現了大國應有的姿態。這與美國為了一己私利製造衝突矛盾的不負責任形象高下立見。歐洲多數國家今天面臨著通貨膨脹、經濟收縮、失業增加的困境,這都是由烏克蘭危機帶來的,他們都希望早日結束衝突。中國推動和平談判,這種和平手段大得人心,也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家威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