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民進黨屠龍何太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14 09:04:04  


  中評社台北6月14日電/不管從國際還是島內政治的光譜來看,中國國民黨大概都是居於中間偏右的那一端,多數國民黨政治菁英的意識形態更強調政治社會秩序的保守穩健,而非進步革新;他們和上層階級財團富豪更為親近,和庶民階層的維權抗爭則較為疏離;在經濟發展與人權公義的權衡選擇上,往往偏向於前者。 

  旺報社評指出,相對來說,民進黨的政治光譜就複雜的多,該黨內部既有主張實施鞭刑、反對富人稅、遺產稅的極端保守派,也有高舉人權、社會公義和中間偏左大旗的力量。 

  總體上來看,在台灣這種藍綠惡鬥的特殊政治環境下,為了反對國民黨,民進黨人往往選擇性的站在所謂進步改革的一方。 

  國民黨雖然是個保守政黨,不過在有著獨特用人哲學與偏向的馬英九主政下,常延攬不同思維與視角的人士進入執政團隊。在陳冲“內閣”當中,“文化部長”龍應台便是其中相當突出的一位。 

  龍應台的父母輩是來台的“外省人”,但茄萣經驗讓她對庶民和本土文化有更多的體認,普及文化公民權和“泥土化”更是她所提的大政方針。當年的台北市長馬英九在延緩廢娼兩年後,仍然讓公娼走入歷史,龍應台批評這是中產階級不容異己價值觀存在的結果。國民黨奉蔣中正為永久的總裁,馬英九年年到慈湖謁陵,龍應台卻長期批評蔣介石的威權統治。 

  當很多人因為台灣民主化後的政黨惡鬥、社會亂象而對民主有所質疑時,龍應台為台灣的民主歷程辯護,認為其中存在人們所“看不見的縱深和廣度”。她的筆鋒,同時指向兩岸三地的當權者與保守派。近年來,她的“民主是種生活方式論”在中國大陸尤其有著巨大的衝擊力,她寫的某些書,進不去大陸市場,但她的言論,卻早已翻過高牆。 

  這樣一位龍應台女士,在5月20日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任“文化部長”,而在這前後,龍應台在“立法院”遭到眾多民進黨“立委”的輪番圍剿,主題從轉型正義到布鞋,從托腮到六四事件,範圍寬廣,占據了大量的媒體版面。 

  同樣標舉民主、人權、本土,民進黨“立委”為何大力圍剿龍應台?可能理由之一,龍應台“當國民黨的官”,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可能理由之二,作家龍應台深耕大陸香港,關心中國前途,“合理懷疑”是大中國主義者,同樣是非我族類。 

  監督“內閣”官員本是“立委”職責所在,不過民進黨“立委”對龍應台的監督,不是從其施政中仔細檢證違反其理念價值之處,而是採取透過質詢逼迫龍應台在爭議話題上表態,這種最簡單、卻也最廉價的手段。 

  在“內閣”支持度低落、黨政關係緊張的情況下,龍應台部長的處境的確艱險。民進黨“立委”要問的其實不僅是龍部長的個人理念,更準備追問龍部長對馬英九言行的看法,稍有不慎,龍應台就將面臨嚴重的內憂外患,甚而被迫下台。倒了一個龍應台,固然去除了民進黨心中的異類,卻也斲傷了一位以其有著強大滲透力的筆鋒和言詞,在大陸宣揚台灣民主價值的政治人與文化人。難道,這真的是台灣甚或兩岸庶民百姓之福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