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溪僑愛活動中心一樓辦公室,牆上掛著蔣宋美齡的玉照。(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桃園9月6日電(記者 黃文杰)桃園大溪僑愛新村,除了有“屋頂上的蔣介石”外,僑愛活動中心辦公室,還有一張蔣宋美齡親筆簽名,送給當地婦女工作隊的照片,高高掛在牆上,陪伴至少超過半世紀以上。
大溪僑愛里長羅鳳育表示,僑愛新村建於1957年,是蔣宋美齡所領導的婦聯會,號召菲律賓華僑捐款興築,為彰顯華僑愛國之心,故名僑愛新村。
從僑愛活動中心一樓陳列展示的老舊照片,可以看到當年村子入口處,有座紀念石碑,上頭寫著“僑愛新村”,由蔣宋美齡題字簽名,成為當地重要地標。
當年這座大溪僑愛的重要地標,隨著年代久遠眷村改建,已經不復見,倒是活動中心辦公室,還有一張蔣宋美齡的老舊照片,玉照上寫著送給僑愛新村婦女工作隊,成為僑愛之寶。
說到老僑愛的感情,好多老一輩爺爺奶奶,總有說不完的故事,特別是婦女。
原來,僑愛眷村住的家庭,軍人先生們長期在本島或在外島前線服役,家庭的重擔就落在身為軍眷媽媽的身上。
已故前僑愛新村自治會長張勇松,曾經撰文描繪僑愛媽媽的好本事,文章提到,大多數媽媽都是年輕力壯受過戰火洗禮跟隨部隊南北遷徙,練就了一身砍柴、挑水、圍竹籬笆的獨立克難本領。
當年軍人待遇奇差,家中又食指浩繁全家人擠在六或八坪的狹窄環境下,還得招呼孩子們的吃、喝、拉、撒、睡。
僑愛媽媽們,莫不想盡辦法做手工繡花、縫製衣服、養雞餵鴨、種菜養豬等副業以增加家庭收入給孩子們加一些營養,三不五時排隊領取一些美軍、教堂所發的救濟品如牛奶、奶粉、玉米粉,有些小朋友穿的還是麵粉袋改成的內褲,依稀看出前有中美合作,後有反共抗俄字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