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桃園高德繽:鼓勵青農創業土地是最大門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02 10:23:16


黃筱雯替自家稻米“米譜”走秀代言。(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桃園11月2日電(記者 黃文杰)桃園青年農民高德繽接受中評社採訪表示,讓“青農創業”成為“青創”的重要潮流,立意很好,但實際要讓原本上班族,返鄉從事農業創業,門檻比想像中來得高,很多培育出來的青農,第一階段“還在找土地”。

  2016桃園市青年農民農產品整合行銷發表會1日下午登場,民進黨桃園市長鄭文燦親臨致詞,提到桃園有一群熱愛土地、熱愛農業的年輕人,發展無毒農業、有機農業,以更友善土地的方式生產,並展現桃園青年農民的自信,讓大家看到農業的新希望,歡迎更多年輕人投入農業,讓“青農創業”成為“青創”的重要潮流。

  中評社記者在會場,找到39歲的高德繽,以及他的另一半黃筱雯,他們的添福農場位於桃園市蘆竹區,從原本1公頃土地,慢慢擴展到20公頃。

  高德繽表示,原本自己從事的是電子業,8年前返回蘆竹老家種稻,自創“米譜”品牌,希望以祖譜的“親緣”概念,杜絕裂質的混種米,純粹米種讓民眾吃到各種台灣米的特色口感與特性。

  他分析,青農創業可能面臨的困境,首先要認清楚的是,必須願意在太陽底下,長時間工作,第二就是農業創業門檻比較高,很多培訓出來的青農,第一階段還在找土地,找到合適土地也要長期租賃,因為要花時間投入農耕,包括這塊土質水質都要花比較多時間,不能輕易喊“卡”換地,所有心血又要重來。

  高德繽說,稻米算是大眾物資,仍需要由“量”才有利潤,中評社好奇問,20公頃的種稻面積,到底夠不夠?他認為基本上還是可以維持,目前禮品用稻米,2公斤可以賣到160元。

   他也坦言大陸私底下也來接觸爭取,是否到大陸從事青農創業,不過桃園青農多數沒有意願,認為這跟台灣電子業進軍大陸一樣,8吋晶圓廠仰賴勞力密集,結果產品回銷台灣打到自己,但也認為
還是要看政策。
  
  高德繽認為,青農創業,土地面積到底需要多大?很難說,這要看從事哪種作物,稻米可以適合大面積,大量生產,室內蔬菜也許只要三五分地就足夠。

  之前台灣爆發越南米混充台灣米,重創民眾對台灣米的信心,高德繽將一部分自產自銷的稻米,以祖譜概念,自創“米譜”品牌,讓民眾清楚米種的“親緣”,吃到台灣好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