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余紀忠基金會辦講座 眺望50年後的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8-10-30 18:20:54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中)出席“葉永烜(右)特展”。(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桃園10月30日電(記者 黃文杰)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30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我們應該怎樣面對“50年後的今天”?確實是“大哉問”,但是唯一可以把握的是“當下”,就是中華文化傳統,也就是做實是的年代,務實的年代,實在的年代,“利己”也“利他”。

  由”中央大學”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共同成立的“余紀忠講座”,今年邁入第10個年頭,特別邀請“中研院”院士葉永烜擔任主講人,並以“眺望50年後的今天”為題,從歷史、人文、天文等面向,引導師生和社會大眾如何安身立命,面對全球暖化、人工智慧的威脅,如何善盡台灣身為世界公民之社會責任。
  
  葉永烜為國際知名天文學家,研究專長為彗星物理和太陽系及行星起源等。1982年提出了著名的跨國土星探測計劃卡西尼-惠更斯號,為國際天文研究寫下輝煌的一頁。2009年NASA授予特殊公共服務榮譽勳章,表彰在探測土星系統計劃的貢獻。他所發表的期刊論文已超過200篇,成為華人在《Nature》和《Science》發表之最。
 
  配合“余紀忠講座”,中大圖書館特別安排一場“葉永烜特展”,除了葉院士個人輝煌的成就外,更有許多他大力推薦的書籍,希望透過書本啟發,幫助大家迎接新世代的來臨,眺望50年後的未來,圖書館藝文走廊也展出葉永烜“山外有山”個展。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形容,葉永烜是在複雜年代中沉靜的學者,透過其溫柔的筆觸,開濶的心胸,展現出其對學術的貢獻、對人類的關懷,深具“教育家”精神。

  活動結束,余董事長接受中評社簡短訪問,問到現在的我們,應該怎樣面對“50年後的今天”?有沒有給台灣與兩岸建議?

  余範英告訴中評社,“50年後的今天”會是怎樣的場景?確實是“大哉問”,但是從地球生態遭破壞,人類也開始探索宇宙,50年後的地球,是否能夠跟別的星球建立關係?人類是否可以到別星球取得資源?充滿神秘面紗,期待有人告訴答案。

  她不評論現在台灣及兩岸政治,不過強調也期待,這是做實是的年代,務實的年代,實在的年代,“利己”也“利他”,這是中華文化傳統,應該把握當下,做出貢獻。

  余紀忠為已故台灣知名媒体人、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範英為余紀忠長女。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