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華網:兩岸分治第七十年的分合本質與大勢
http://www.CRNTT.com   2019-02-14 10:56:17


  中評社香港2月14日電/大華網絡報今天時評說,民國38年是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失敗,“轉進”而播遷來台的一年。從這一年的10月1日起,中國共產黨宣布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敘事也改成了1949年,但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則稱之為中共“建政”。值此台海兩岸分治邁向第七十個年頭之際,分合之本質與大勢,都需兩岸重新理解與認識。 

  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杜甫的詩中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現代則有人說“人生七十才開始”,可見七十年對人生來說是個新境界。兩岸關係發展迄今邁向第七十年,在中國歷史上也可稱為“古來稀”。展望未來,期待兩岸關係能夠“從心所欲不逾矩”,進而也能開始寫下新的篇章。 

  回顧兩岸關係的發展,前三十年和後四十年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前三十年兩岸處在“冷戰”的世界格局中,延續國、共內戰的軍事對抗,互爭中國的正統地位。後四十年的前十五年,隨著美國與中共政權建交,中共向美國承諾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台灣相應地改以“政治反攻”和“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政策。 

  1980年代後期,兩岸開展了交流與互動,當時台灣具有的軟實力,普遍受到大陸民眾的欽羨,台灣人也還視大陸人民為“同胞”。但到了1994年3月底發生了“千島湖事件”,兩岸一家人的情感受到重大斲傷。此後,李登輝重新塑造兩岸關係的本質,並逐步牽引台灣民眾走到了另個方向。 

  因此,七十年來的最後二十五年,台灣對兩岸關係的認知已出現了質變,而愈來愈趨向於“偏安思想”。無論是“兩國論”、“一中一台”或“台獨”,乃至於國民黨執政時期的“不統、不獨、不武”和“維持現狀”,本質上都是基於“偏安思想”。也因此,兩岸不僅只是政治體制和意識型態之爭,更還在源自一家人的認同感上趨向疏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