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交通大學將消失 2021與陽明合校
http://www.CRNTT.com   2020-11-11 00:14:41


新竹交通大學代理校長陳信宏。(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新竹11月11日電(記者 黃文杰)新竹交通大學與中國大陸的上海、西安、西南(成都)、北京等五所交大,系出同門,並稱“五校一家”,不過2021年2月1日,在台灣的新竹交大即將跟位於台北市的陽明大學合併,台灣“教育部”確定未來合校叫“陽明交通大學”,但是光新校名就討論很久,遴選新校長也遲遲不能出爐,新竹交大代理校長陳信宏10日接受中評社訪問,提到合併難度甚高,過程一定會有歧見,但是有眼光、有遠見者會認為,只要融合到最後,效益真的很大,就知道合校值得做。

  新竹交大原校長張懋中2019年7月底卸任,由副校長陳信宏代理,這一年多來為了陽明與交大合校,肩負許多壓力,涉及1500名教師、2萬名學生權益,合併案將於2021年2月1日正式生效。陳信宏10日出席兩校合併暖身藝術展,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暢談合校難度在哪裡。

  兩所學校與主管機關、“教育部”支持合併的理由非常明確:“BioICT(生醫電資訊)”與“智慧醫療”是未來趨勢。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在最近一次合校說明會強調,陽明擅長生醫,交大專攻電子、電機,兩校可整合物聯網、大數據、臨床醫學與生醫科技資源,讓台灣的智慧醫療產業更具競爭力。

  新竹交大代理校長陳信宏說,交大投入半導體研究,最早從博愛校區開始,後來把新竹園區弄起來,變得很厲害,但是半導體產業,還是面臨紅色供應鏈等問題,現在美中貿易戰似乎又轉好,但是台灣兩大產業除了半導體就是生醫,生醫要做起來,交大也不是沒有做起來,只是由電機往生醫發展,只能做到外圍好比醫材,很少做到醫療或製藥相關,如果要把生醫產業做起來,唯一就是交大與陽明合併。

  他告訴中評社,合併很難,如果由下而上,下面都有自己的想法,尤其學生或老師不會看到合併後最大效益,只能直覺認為兩個互補性很高,名聲差不多,然後看到哪校資源多,哪校資源少,就會開始計較,畢竟由下往上看,習慣看到跟自己有關,想到切身利益,但是由置高點來看,合併就看到了短期跟長期效益。

  陳信宏分析,長期效益往往非常大,但絕對不是立即可以看到,通常必須是有眼光有遠見者,會認為融合到最後,後面那個效益很大,就值得做,當然有反對合校會說,交大不跟陽明合併的話,交大也可以活得好好,繼續固守在ICT產業,如果合校就有機會,把台灣另外一個支柱(生醫)做起來,當然這是有機會,能不能成功?要靠大家努力。

  目前陽明交大合校初期,將有19個學院,另有六個新設研究中心、一間附設醫院。目前兩校都有的學院或學系如人文社會學院、醫工系,將持續討論合併方向,只是兩校合併之後的新校長,到底是誰?已經啟動新校長遴選作業,21名遴選委員中,由“教育部”指派3人,兩校則個別推派9人,如果到明年2月1日正式生效,還選不出新校長,恐怕還要另推代理校長。

  這是新校長部分,校名之前也吵翻天,誰先誰後,誰也不服誰,後來新校名確定“陽明交通大學”,但是簡稱“陽交大”容易被聯想不雅,英文校名簡稱原為YMCT(Yang-Ming Chiao Tung),後來也不能,因為要以N(National)開頭,與私立學校有所區別,一般大學多以U(University)結尾,技職體系則多以T(Technology)結尾,但如採用NYMCTU又太長,研議後決定改為NYCU(National Yang-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至於合併新校徽有無共識?陳信宏坦言,這涉及更大議題,校徽都涉及兩校各自歷史,因此暫時不討論,留給合校後的新校長與主管來討論。

  被問到,新竹交大獲得桃園市政府同意,在青埔捷運站找到一塊學校用地,是否成為兩校合併校本部所在,重新開始?

  陳信宏認為,桃園新校地面積不大,不可能找到30公頃,即便30公頃也不夠用,交大在桃園新校地只是智慧醫療研究底下的產學合作,並非兩校合併的校本部,新竹又是半導體重鎮,不可能整個搬遷到桃園,“不會搬離新竹”。

  他說,長遠來看合校對兩校都是好事,對台灣產業發展更是如虎添翼,高階主管站在置高點,都看到長遠效益,知道應該繼續做下去,遇到什麼問題就去解決,至少不要“破局”,如果合校不成,對台灣、對陽明都是很大損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