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烏劍拔弩張 危機背後的歐洲安全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22-02-22 12:44:14


  中評社北京2月22日電/為期3天的第58屆慕尼黑安全會議20日落下帷幕。今年慕安會的兩個細節值得關注:一是俄羅斯拒絕出席,二是德國媒體爆料慕安會主席伊申格爾借職務之便謀取私利,尤其有做軍火生意之嫌。莫斯科不到場,使決意大談俄烏危機的會議失去直接對話的可能,變成北約和西方集團對俄羅斯的一邊倒話語攻勢,慕安會作為國際重要安全對話機制的功效大減。對伊申格爾而言,這是他作為主席最後一次主持慕安會。這位在任14年的風雲人物在質疑中離場,也讓慕安會的光輝黯然失色。

  一向專注探討危機問題的慕安會本身成了危機議題,這很有象徵意義,展現出歐洲安全問題難解的困境。

  其一,歐洲的持久安全應該是整體安全,只有部分國家安全的歐洲不可能是安全的歐洲。北約作為軍事集團存在的目的恰是防範敵對國家威脅,確保部分成員國的安全。冷戰之後華約組織解散,北約也失去存在的合理性,一些歐洲國家希望北約從防務組織轉變為政治組織,推動歐洲經濟和社會的合作與融合。歷史讓歐洲人深刻意識到,軍事帶來的安全是短命的,經濟合作和融合才更長久。有意思的一段插曲是,德國綠黨的初創主張是解散北約,現在聯合執政後卻擔心與北約合作不夠緊密。

  但30多年前正在歡慶冷戰勝利的歐洲人並沒看清,美國當時對未來歐洲安全大廈已有自己的設計。在華盛頓眼中,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區的整體安全都是對美國安全的挑戰,歐洲也不例外,歐洲安全只能在美國掌控的北約框架內構建。這就不難理解,美國為德國統一開出的條件是繼續留在北約之內,這幾乎是美國的唯一條件。今年慕安會上,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宣稱要捍衛北約任何一塊領土,就像在說要捍衛美國任何一塊土地。

  歐洲西部在過去兩千多年中戰亂不斷,二戰後相對安全的75年已是歐洲歷史上最長的和平時期。但這不全是歐洲人自己努力的結果,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國,或是依賴於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平衡。連續19年參加慕安會後,俄羅斯今年拒絕出席,這不僅導致慕安會的結構失衡,也象徵著對歐洲安全有著本質影響的俄美關係在歐洲地區失去平衡。對歐洲安全而言,這是懸在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其二,俄烏危機劍拔弩張,雙方清算的卻是30多年前美國留下的舊賬。如前所述,德國統一大門即將打開之際,美國設定的門檻是統一後的德國留在北約之內。為獲得蘇聯的同意,美國和聯邦德國承諾北約不會朝俄羅斯方向擴展。歷史檔案展現出了相關場景,包括時任德國外長根舍回憶稱,北約未來不會從統一後的德國東部繼續東擴。美國時任國務卿貝克也曾在莫斯科口頭做出類似表述。但外交要講契約,當幾年後北約開啟大踏步東擴時,除了俄羅斯竟然沒人再願回憶當時的承諾。

  曾參與德國統一“2+4”談判的蘇聯外交官波蘭諾夫多年後說,沒把北約向蘇聯做出不向東擴張的承諾以文字確定下來是個錯誤,非常大的錯誤。“如今我們承受著這個錯誤的後果。”那個時候他當然不會想到立字為據的必要,因為在蘇聯和隨後的俄羅斯看來,冷戰結束標誌著歐洲將進入持久和平,不會再有俄西的敵對和衝突,甚至北約也會和華約一樣消失,歐洲不再有敵對的軍事集團。在1994年與他人合著的書裡,波蘭諾夫還滿懷著對和平與繁榮歐洲的憧憬寫道:“整體歐洲的思想塑造著俄羅斯新的現實,”“歐洲各國,不管大陸的東方還是西部,我們(俄羅斯)都視他們為今天的夥伴,乃至明天的盟友,我們希望他們也這樣看與行。”現在看來,他把事情想得太美好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