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陳世民。(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4月6日電(記者 倪鴻祥)歐洲對美國制裁俄羅斯能源並無共識。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陳世民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除了法、德依賴俄羅斯能源,還有領導人交情的因素,普京與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前總理梅克爾關係都不錯,普京2001年到德國國會演講時還曾深受德國人歡迎。
陳世民,法國巴黎大學第一分校政治學博士,研究專長包括戰略與國際安全、裁武與軍備管制、東亞安全、中國軍事等。
陳世民指出,有一種看法是梅克爾去年12月底卸任,馬克宏2個月後要選舉,拜登又因為去年8月阿富汗撤軍引發美歐之間信任問題,整個歐洲政治缺乏一個具有權威、威望的領導人,此刻正是歐洲政壇較脆弱、不易團結的時期,所以普京可能認為有機可趁,所以選在2月發動戰爭。
陳世民說,不管普京發動戰爭時間的原因,對歐洲國家來講,最擔心的就是戰爭會擴大到烏克蘭以外的地區,尤其俄羅斯又是核武大國,所以歐洲國家的援助,尤其德法兩國的援助,都是以不會讓戰爭延伸到烏克蘭以外的地方為主要考量。
美國號召盟友對俄國經濟制裁,但歐洲如德、法對制裁力度沒有共識。陳世民表示,目前還談不上不團結,至少比1、2年前特朗普主政美國的時候還團結。法國總統馬克宏曾在2019年批評“北約已經腦死了”,可是現在看來北約很明顯不是腦死,而且面對俄羅斯的威脅時,已體認到應更加團結,所以更為鞏固起來,但歐洲各國對於要如何處理、應對這個戰爭的態度是有些不同調,但基本上無傷大雅。
陳世民分析德法俄關係表示,有人認為,2005年至2021年底擔任德國總理的梅克爾要為俄國入侵烏克蘭負部分責任,因為2014年俄國併吞克里米亞時,梅克爾希望維持與俄國的關係,因此2015年推動新明斯克協議,又達成北溪二號的約定,她任內促成40%的能源自俄國進口,所以這次德國總理蕭茲很尷尬,好像無法放手制裁俄國,就是因為能源太依賴俄國,不過德國已宣布年底合約到期不再向俄國買能源,屆時可再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