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兩岸記者西北行:西夏古王朝 訴不盡的滄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02 00:23:50  


這塊土塚相傳是西夏建國者元昊之墓。(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寧夏8月2日電(記者 高易伸)“如果說金字塔是屬於埃及的神秘符號,那西夏王陵便是屬於中國的金字塔”。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台港澳工作部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記者西北行”聯合採訪活動,1日上午來到位於寧夏銀川市賀蘭山東麓中段的西夏王陵。西夏是中國11世紀初以黨項為主體的封建王朝。公元1038年,元昊在興慶府稱帝建國,直至1227年被蒙古所滅。西夏在歷史上存在了190年整,西夏國的建立對中世紀中國西北地區的一統、社經、文化發展與民族融啟起了極大的貢獻。

  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關於西夏的記載,根據後世考古學家考證推測,可能跟成吉思汗的死有關。成吉思汗死於征戰西夏的路上,這一點讓蒙古人氣憤非常,在攻陷西夏國之後,把關於西夏一切文化的歷史與文化全力抹煞,導致西夏史料湮滅亡佚。雖然西夏王陵在戰火中遭受嚴重破壞,最後以土塚的形式守護著屬於西夏帝王的榮耀,但仍不減考古學家與後世之人對西夏文化的崇拜與吸引。

  海峽兩岸記者參訪團今日有幸前來西夏王陵,站在寧夏銀川市西郊30公里的賀蘭山東麓,一窺這個3號墓陵,3號陵極可能是西夏建國“元昊之墓”。一眼望去,陵園規模宏大、俾壯觀瞻,西夏王陵不愧是中國現存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

  此外,園區內也設有西夏博物館,此館是以西夏建築美學所仿建。佔地約5300平方米,保存了碩果僅存的西夏文物,像是石牛、琉璃鴟吻、西夏碑文、力士石碑座、西夏瓷器、與文字破譯典籍等。在參觀過程中,也讓我們領略昔日西夏王朝的輝煌與燦爛,更多的歷史迷團、也將勾起無盡的遐思。

  西夏的文字也是一絕,它的美感與阿拉伯文有著異曲同工之美。根據館員表示,西夏文字是西夏建國前約在公元1036年,由元昊命大臣野力仁榮以黨項語為基礎,仿借漢字之造字法所創。西夏文的出現對於西夏的文化、教育、佛教傳播與印刷業繁榮起了很大的影響。這一段鮮為人知的王朝歷史,如今活生生掀開在世人面前,也讓人們品盡古西夏王朝那神秘而滄桑的淒美。

  海峽兩岸記者西北行全體成員,也選擇在這個滄桑而神秘的中國金字塔前合影留念,記錄下這美麗而滄桑的一刻。

  此次“海峽兩岸記者西北行”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局長楊毅擔任團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台港澳工作部主任李安擔任副團長,活動共計邀請13家台灣媒體、10家大陸媒體,採訪總人數達33人,12天行程預計走訪,敦煌莫高窟、瓜州風電基地、雅丹地質公園、採訪玉門關、漢長城、鳴沙山、月牙泉、酒泉鋼鐵公司、採訪裕固民族文化、張掖單霞地貌與國家濕地公園、採訪蘭州非物質文化遺址陳列館、沙坡頭防風固沙、中寧枸杞生產基地、回族民族文化、石嘴山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沙湖、西夏王陵、賀蘭山畫岩、走訪銀川閱海灣中央商務區與西安國際港務區、乾陵、楊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與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等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