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孫亞夫:台灣命運與中華民族緊密相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01 00:38:37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中評社 黃博寧攝)
  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記者 林艷 郭至君 黃博寧)2月28日下午,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在北京台灣會館舉辦“甲午戰爭與近代中國”學術報告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教授受邀作為主講嘉賓之一,就甲午戰爭這一主題從政治角度談了三點體會。

  第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端於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奮鬥。孫亞夫說,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創造了輝煌的文化,為人類文明作出過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但是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自清代“康乾盛世”之後發展停滯了,直至在新興的西方列強面前落後了,自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屢遭外國侵略,一步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同時中華民族也依然奮起,前赴後繼,避免民族危亡。1894年7月,日本發動了奪取朝鮮、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1895年4月,日本逼迫戰敗的清王朝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大大加速了中國社會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沉淪的過程,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極其深重的災難。緊接著這場戰爭之後,西方列強乘機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把中國分割的支離破碎。這個時候,中華民族已經到了亡國滅種、生死存亡的關頭。同時,空前的民族危機進一步促使了全民族的覺醒,催生了救亡圖存的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相繼登上政治舞台。1894年11月,在甲午戰爭還在進行之時,孫中山先生建立了興中會,第一次發出了“振興中華”的呐喊。這就是說,自中國近代以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地拼死奮鬥,一心一意救亡圖存,由此發端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

  第二,台灣的命運與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孫亞夫說,甲午戰敗最嚴重的直接後果是清王朝被迫割讓了中國領土台灣。日本自1860年代明治維新之後就迅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主要目標是朝鮮、中國,其中直接目標就是台灣。1874年,日本借“牡丹社”事件出兵侵犯台灣。在甲午戰爭中,日本強行霸佔了台灣。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極為慘痛的悲劇,是兩岸同胞刻骨銘心的痛苦。台灣人民面對優勢軍事裝備的日軍進攻,進行了殊死的武裝反抗,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中華民族反對外國侵略、保家衛國的歷史壯歌。日本霸佔台灣以後,在台灣實行殖民統治達50年之久。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台灣重回中國版圖,台灣人民重回祖國懷抱。這段歷史典型地說明了,台灣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台灣人民的命運與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休戚與共。

  第三,兩岸同胞要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孫亞夫說,1945年台灣回歸祖國,僅僅四年之後,台灣問題又產生了。直至今日,台灣與大陸尚未統一,而且在這期間有1949年至1987年長達三十八年之久的隔絕狀態,有這一狀態結束後十幾年兩岸關係的緊張動盪。由於上述,台灣人民有著與大陸人民不同的歷史記憶和現實感受。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仍有一種最本質的因素把兩岸人民緊緊聯結在一起,這就是兩岸人民是血脈相連的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具有與生俱來、不可分割的歷史和文化聯繫。迄今絕大多數台灣人民仍然認為自己是中華民族一份子,認同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一種崇高的理想能夠把兩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凝聚和昇華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精神力量,這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