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義虎:胡連會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基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9 11:56:43


  中評社南京4月29日電/10年以前,兩岸關係發展中發生的一件令世人矚目的大事,促使了兩岸關係出現歷史性轉折。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先生率領國民黨高級代表團訪問大陸,被稱為兩岸關係發展中的“破冰之旅”。當年的4月29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先生與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先生在人民大會堂舉行60年來兩黨領導人的首次會談,會談取得成功,雙方正式發表“胡連會”的會談公報。

  會談公報指出,“這是國共兩黨一次重要的交流與對話。在兩黨‘正視現實,開創未來’的共同體認下,四月二十九日,胡總書記與連主席在北京舉行會談。雙方就促進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及兩黨交往事宜,廣泛而深入地交換了意見。這是六十年來國共兩黨主要領導人首次會談,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公報還指出,“基於兩黨對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承諾和對人民利益的關切,胡總書記與連主席決定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可以說,會談公報的最大亮點和最大成果,是“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公開發表。特別需要強調,“共同願景”以國共兩黨領導人會談公報形式發表,表明了其莊嚴性、權威性和重要性,是迄今為止兩岸關係中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最基本的內容是“3個共同體認”和“5項共同促進”。“3個共同體認”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謀求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兩岸同胞利益,是兩黨的共同主張。”“促進兩岸同胞的交流與往來,共同發揚中華文化,有助於消弭隔閡,增進互信,累積共識”。“和平與發展是二十一世紀的潮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亞太地區和世界的利益。”“5項共同促進”即“兩黨基於上述體認,共同促進以下工作”,包括:促進盡速恢復兩岸談判,共謀兩岸人民福祉;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

  從當時來看,連戰大陸行和“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開啟了海峽兩岸兩個最大的政黨之間黨與黨對話的先河,建立了兩黨高層對話機制,為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的黨際交流揭開序幕。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還等同於為兩岸對話溝通搭建了一個穩定而有效的管道和平台。由於李扁主政時推行“兩國論”和“一邊一國論”,本來承擔兩岸事務性協商的海協會和海基會被迫中斷,兩岸之間缺乏信息傳遞和政策溝通的必要渠道,這對本已顯得脆弱的兩岸關係發展和台海局勢的穩定十分不利。兩黨領導人的會談和“共同願景”的發表,改變了這一不正常的狀況,調動和積聚了兩岸關係發展中的積極因素。它對緩解當時的兩岸緊張氣氛、改善台海局勢,特別是對推動兩岸關係從陳水扁主政時“法理台獨”引發的台海危機中緩解出來,起到了難能可貴的轉圜作用。換言之,在當時充滿負能量的時候它提供了最可貴的正能量。

  進一步地說,“共同願景”的發表,開啟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新篇,為兩岸關係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和出路,更促使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的新軌道,呈現出和平發展的新局面。連戰大陸行和“共同願景”的發表,說明即使在當時陳水扁當局大力推動“法理台獨”和島內分裂勢力囂張之時,緩和台海局勢、發展兩岸關係仍然是島內主流民意,更說明大陸方面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基本立場及“以人為本”的對台親民政策仍然主導著兩岸關係大局和台海局勢。10年來的歷史證明,“共同願景”所做的歷史性選擇是正確的,經受住了歷史考驗,經受住了各種風浪的捶打,對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仍然有著指導性的意義。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一塊奠基石和壓艙石。

  我們看到,近年來,隨著“共同願景”提出的“3個共同體認”的鞏固和強化,“5項共同促進”的逐步落實,兩岸關係發生了躍進式的重大變化,李扁執政時浮現在海峽上空的陰霾已經驅走,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和平發展的嶄新局面。值得肯定的是,2008年5月,國民黨和馬英九上台執政,由於台灣當局承認和接受“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兩岸有了政治互信的基礎,也有了推動兩岸關係在經濟、文化和人員往來等領域獲得發展的條件。在2009年10月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18次代表大會,通過國民黨新的政策綱領,“胡連會”達成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再度列入。新政綱的第五部分題為“創造雙贏,開展互利互惠的兩岸關係”,第一項內容將是“持續推動兩岸交流,落實‘連胡五項願景’,促進台海永久和平。”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連戰卸任黨主席後國民黨的新領導層和台灣當局對“共同願景”的重申和繼承,後來在新的條件下它的精神和主旨得以轉化為執政者的現實政策。正是由於“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繼承和落實,才使得兩岸關係有了今天的局面和成就。10年後的今天,我們再來看兩岸關係的面貌,已經能夠感受到歷史時空的轉換,現實中的諸多成果:兩岸已經簽訂了21項協議,落實了20項。其中2008年底簽署的三項協議,使兩岸全面直接“三通”得以實現;2010年簽署的ECFA協議,使兩岸經貿關係實現了正常化和制度化;近一、二年,雙方經貿額已經達到近2000億美元,這在世界各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貿易關係中也是位居前列(與中國大陸經貿額超過2000億美元的主要經濟體僅有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和東盟),表明兩岸實際上已在經貿領域出現了相互依存的關係。與此同時,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也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活躍狀態,交流項目、合作項目越來越多,交流領域、合作領域越來越廣(如天壇廟會搬到了台中、台南等地,萬人空巷)。直航實現後,兩岸人員往來頻繁熱絡,實現了24小時一日生活圈,大大方便了兩岸同胞、尤其是台灣同胞;而這些在李扁執政時期頻頻造成兩岸緊張和危機的情況下,是不可想象的。撫今追昔,我們不能不感到,在兩岸關係發展道路上,當年國共兩黨共同發表的“共同願景”,國共兩黨共同邁出那一步,是歷史性的一步,是在歷史關鍵時刻做出的一個正確的選擇。

  今天,我們在南京隆重紀念“共同願景”發表10周年,還可以讓我們重溫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線索並思索兩岸關係發展的內在規律。這就是:只要兩岸雙方堅持和貫穿了“三個共同體認”,根據“三個共同體認”的要求去努力,我們就能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就能取得重要的成就。就能滿足兩岸同胞的根本福祉。

  第一,“九二共識”在任何時候、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是實現雙方良性互動的前提,是建立政治互信的必要條件。“九二共識”是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的重要共識成果,也是國共兩黨在2005年“共同願景”中的基本共識和承諾。多年來的事實表明,儘管島內仍然存在一些對“九二共識”不理解、甚至反對的意見,儘管兩岸關係發展中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但是“九二共識”就像定海神針,就是“兩岸關係之錨”,有了它兩岸關係就穩定、就發展、就有成果。背離它就動蕩、就退步、就會喪失成果。真是“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但是有了這個基礎、這個基礎牢固了,兩岸關係的大廈就穩如泰山。(最近,柯文哲大夫像白求恩大夫,不遠萬里,繞了那麼大一個圈,終於走到“九二共識”旁邊,來到“一個中國”身旁。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利己利人的精神。)

  第二,發展兩岸關係,要抓住和平發展主題。相對於和平統一的最終目標,和平發展雖然只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階段性主題,但它肯定是目前兩岸最大的民意,是紅藍綠間的最大公約數。不管政見如何,也不管對兩岸的政策為何,誰也不會放棄這個主題、質疑這個主題、反對這個主題;如果那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走向兩岸民眾公敵一邊。當然,和平發展並不是一種靜止的狀態,它是一種向前發展的動態,是一種眾人努力去做的事業。就此而言,我們大家都要做兩岸關係促進派,而不要做促退派。

  第三,兩岸交流與合作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必然路徑,要大力推進兩岸交流與合作。多年來,儘管兩岸之間也有些磕磕碰碰,但相互交流、加強合作,是潮流所致,人心所向。特別重要的是,經過雙方共同努力,兩岸交流與合作的成果十分豐碩,兩岸同胞更多地享受到和平發展的紅利。當然,兩岸的交流與合作也不應僅僅限於“物”的層面,還應更多地在“人”的層面、“心”的層面拓展;也就是說,兩岸關係要從“物化世界”走向“人化世界”,兩岸同胞要達成“心靈的契合”。

  2005年到今年,整整10年。對於兩岸關係而言,今年將有好幾個值得紀念和回顧的日子。除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發表10周年外,2005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和頒布的《反分裂國家法》,今年也正好是10周年。連戰大陸行、宋楚瑜先生大陸行、郁慕明先生的大陸行,都已到10周年。加上,今年是大陸全面深化改革後的關鍵之年第一年,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啟動年,這些將為兩岸關係發展進入新常態創造更好的條件。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再次會見連戰榮譽主席及隨訪的台灣各界人士時強調,希望雙方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順勢而為,齊心協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兩岸民眾,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紀念“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時候,我們更應該築牢“兩岸關係之錨”,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推動兩岸關係發展進入一個更新的階段。

  作者李義虎系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