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蘇起:什麼使兩岸能打破歷史規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9 17:02:54


 
  換句話說,難能可貴的台海和平紅利不只兩岸民眾得以品嚐,連整個東亞區域都因而受益。這證明“化干戈為玉帛”的和平實驗,只要有意願、有方法,是可能成功的。

  第二,現在習慣看到國共交往的人常常忘了,二00五年的連胡共同願景其實得來十分不易。過去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的猜忌可說非常之深。就算不提內戰及冷戰的歷史創痕,只在九0年代大家也都有相當不愉快的記憶。共產黨覺得國民黨講了許久的“統一綱領”,結果跑出一個“兩國論”。國民黨覺得共產黨高唱和平,卻對台灣試射飛彈。這段時期兩黨高層及各級幹部的交往也非常有限。等二000年政黨輪替以後,雙方開始交往,國民黨才逐漸認知到中共對台政策並非急於“促統”,而是“防獨”,而共產黨也了解國民黨並不追求“台灣獨立”。因此兩黨發現在“維持現狀”的共同基礎上,彼此存有很大可以和解合作的空間。此外透過交往,兩黨高層也建立了基本互信,認為對方不至於輕易翻臉不認人。在這個互信基礎上,兩黨還發揮創意,在最核心、也最困難的“一個中國”問題上達成求同存異的共識。這才促成了二00五年的“連胡會”。兩黨從猜忌、接觸、互信、走到共識的時間長達五年之久。它的過程雖然曲折,但已證明用互信及創意來化解深刻歧見的實驗,即使在兩岸如此艱難複雜的情境仍然是可能成功的。
 
  究竟什麼方法使兩岸關係的兩大實驗得以打破歷史規律?個人以為最關鍵的要素就是“溝通”。證諸兩岸歷史,舉凡兩岸欠缺溝通的時期,如一九八八年前及一九九九至二00八年間,都是關係最緊張、最危險的時期。二00八年以後,兩岸在互信的基礎上相互坦誠溝通,不僅轉危為安,而且逐步解決多項難題。即使偶有摩擦或歧見,適時適當的溝通總能把問題控制在可以處理的範圍內。近幾年已經進入深水區的兩岸關係只有依賴更多、更大力度的“溝通”,才能讓兩岸趨吉避凶。

  與十年前相比,今天的溝通必然牽涉藍綠紅三方面。其中只有藍紅雙方有經常性的溝通,而藍綠及紅綠之間則沒有溝通。不管溝通的缺乏是出於結構性或權謀性的考量,缺乏本身就使得兩岸關係充滿了不穩定性,任何小事都可能變成大事。將來如果任何主政的一方與另兩方都沒有溝通,根據歷史經驗,兩岸關係就極可能回到緊張甚至危險的狀態。

  個人以為,除非不想和平解決,不然有歧見,就要溝通;越有歧見,越要溝通;溝通的管道越多、次數越多、層級越高,效果就越好。最近十年的經驗已經充分證明,兩岸溝通確實可以化解歧見,創造雙贏。希望今後能再度看到中華民族的深沉智慧讓兩岸兩大實驗繼續成功地開展。

  本文系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在“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發布十週年”研討會主題發言上的致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