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樑堅:“一中兩區、一中兩治”和平構思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9 18:31:52


 
  兩岸“一中兩區、一中兩治”的思考背景分析

  對於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提出的兩岸“一中兩區”,個人覺得相當認同,因此在“一中兩區、一中兩治”的內涵中要進行一些背景分析及探討

  (一)兩岸同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擁有相同的血緣祖先
兩岸一中因為都是龍的傳人,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員,流著炎黃子孫血液的我們,所祭拜的祖先具有相同的血緣關係,這是不容置疑的。

  (二)中華民國是國父孫中山建國的國號,在1912年設立,因為戰亂分隔,目前存在台灣是事實,也是不容忽視的治權
國父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中華民國的國號,到現在依然沒有改變,只因國共內亂,蔣中正將“中華民國”帶到台灣,而台灣也成為繼承“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並行使一定的治權,主權也屬於人民。

  (三)“一中兩區”是由“中華民國憲法”所明訂,明確區分為大陸地區及台灣地區,因此為“一中兩區、一中兩治”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也明訂一中,但因兩岸分治兩地,因此有大陸地區及台灣地區兩個不同治理區域,但大陸地區目前歸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及治理(毛澤東將其更改國號),而台灣地區歸“中華民國”管轄及治理,因此有“兩個治權”存在。

  (四)兩岸在社會結構治理模式明顯存在差距,因此民眾的認同及支持需要有突破性的變革,特別是“自由、民主、法治”的社會制度,乃是全世界社會潮流之所趨,因此除非中國大陸的制度有所調整,並能讓台灣人民有所認同及肯定,否則兩岸分治狀態的結束是無法改變的,因此要從分治到聯合治理的前提就是社會結構及治理模式能夠符合世界趨勢的“自由、民主、法治”社會型態,而其認同決定方式可以舉辦公投方式辦理。

  兩岸目前是分治實體,而要讓兩岸趨向聯合治理的統一狀態,必需要能符合世界潮流趨勢的“自由、民主、法治”社會結構及治理模式狀態,並經由台灣地區民眾的認同,表示兩岸已達相同治理狀態,而後經由公投程序辦理決定認可狀態,而這是一個重要的階段。

  (五)訂定一中分治時間表為三十年,以作為磨合接軌期

  兩岸一中從分治到共治的時間,預估以三十年作為磨合調適期,如此也反映中國大陸要自我改變的調整時期,也符合中國大陸的發展推估期待。因此用30年來做為兩岸的磨合接軌期限,也有訂定一個時間表,當然三十年是一個概約數,如果中國大陸的“自由、民主、法治”社會狀態,已經讓台灣地區民眾認可及支持,就可提早統一共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