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早報:中日關係迎來春天 但也有冬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02 09:53:16  


  中評社香港1月2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刊登社評說,日本福田康夫首相的四天訪華,在2007年的最後第二天結束。人們對福田訪華的成果或有不同的評斷,但卻都一致地觀察到,中方這回所給予的接待規格是所謂“破格”的,或是特別高的。這同福田訪問的時機以及他個人的政治背景顯然都有很大的關係。 

  社評說,中日關係存在許多恩怨,雖然自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後,日本大量投資大陸,但卻出現了所謂的“政冷經熱”現象,經濟關係可以說空前密切,政治上卻是風波不斷。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當政期間,中日關係更因為小泉不顧中方強烈反對,一再參拜靖國神社而鬧得很不愉快。這種僵局一直到小泉卸任及安倍晉三接任後才有了轉機。 

  2006年10月,安倍訪華被定位為“破冰之旅”,從此,中日關係有漸入佳境之勢。2007年,中國總理溫家寶訪日,進行了“融冰之旅”,也就是在破冰的基礎上,進一步使小泉時代凍結的中日政治關係暖化。之後,中國國防部長曹剛川於8月29日訪日,成為過去十年中首個訪日的中國防長。11月28日,中國海軍的導彈驅逐艦“深圳號”訪日,也創下了破題兒第一遭。2007一整年裏,中日關係趨暖的勢頭是很明顯的,也正是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福田康夫擬定了在萬里雪飄的季節訪華,希望借此迎來中日政治關係的另一個春天。 

  社評指出,除了時機良好,福田不參拜靖國神社的立場,對中國的友善態度,溫和的政治背景以及他已故的父親福田赳夫同中國的因緣,應該也是福田此行獲得中方特別重視的因素。這也就是日本媒體所覺察到的中方對福田的“好感”。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周年,這個條約正是福田赳夫擔任日本首相期間同中國簽定的。福田康夫秉承乃父之遺風,也許下願望,要讓今年成為中日關係飛躍的元年。福田出任首相,可以說是出人意料的,對中國而言,這卻是一個難得的改善中日關係的契機,捉緊這個契機,充分利用福田在位的時間,在改善雙邊關係上做到最大化,應是中方的重要考量。 

  基於上述的背景,中國對福田這回的訪問確實充滿了殷切的期待,希望他此行能夠推動中日之間的戰略互惠關係更上層樓,因此決定予以特高規格的接待,包括通過中央電視臺現場直播他在北京大學的演講。這是其他訪華政府首腦所不曾享受過的禮遇。 

  可以說,福田並沒有讓中方失望。在關係到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福田重申日本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台獨”,也表明日本不支持台灣“入聯公投”。雙方也發表了《中日關於加強氣候變化科學技術合作的聯合聲明》,以及《推動環境能源領域合作的聯合公報》,確定今年為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即便在備受矚目的東海油氣田問題上,雙方也取得一些進展,雙方簽定了一份檔,同意提高磋商級別,爭取儘早解決這個膠著已久,歷經11次談判未有成果的問題。 

  社評認為,福田的“迎春之旅”確實讓中日關係感受到了冰融雪消之後即將到來的陣陣春意。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已確定在今春櫻花盛開時節訪日,到時,我們應該可以看到更多具體的中日合作計畫。至少我們可以預期,在福田任內,中日關係間“政冷經熱”的現象將會告一段落。中日關係趨暖,不僅有利雙方的友好合作,對中國的繼續穩定發展,對日本逐漸走上正常大國之路,以及對東亞與整個亞洲的持續發展都是有利的。不過,由於中日之間仍然存在不少未解的深層問題,加上中、美、日之間複雜的博弈關係,中日關係的未來肯定仍將經歷有如建交以來的各種反復,既有春天,也有冬季。


    相關專題: 福田訪華 中日關係回暖提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