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美摩擦均屬“新瓶舊酒” 料下半年脫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18 09:11:00  


美國對台售武、奧巴馬會見達賴等與華爭拗,可能令美國得不償失。圖為美國售台的愛國者導彈系統。
  中評社香港2月18日電/今年伊始,中美兩國在谷歌事件、對台軍售、貿易摩擦、匯率爭執、會見達賴等問題上劍拔弩張,關係趨緊。中美關係何以如“過山車”,從奧巴馬上台後的“艷陽天”轉向陰霾密佈? 

  文匯報報道,在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宮力看來,這幾件事不是奧巴馬政府的新發明,基本上都是老問題。只是奧巴馬訪華向後推延了對台軍售、會見達賴等敏感問題的爆發。奧巴馬在這些問題上對華取態強硬,也有因應美國中期選舉、安撫國內右派勢力的考慮。中國既要看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也要看到美國政策的既有慣性。對台軍售30年、美國總統接觸達賴20年來等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期望在奧巴馬上台後都得到解決,也不太現實。 

  北京大學國際安全研究項目主任、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鋒分析表示,美國總統和決策層作出對外決策的首要考慮,是平衡國內黨派和利益集團的現實需要,進而穩定和鞏固其執政地位。 

  中國對美國挑釁反彈強烈,似乎令西方部分輿論頗感驚訝。宮力認為,美國在一系列問題的強硬政策傷害了中國的核心利益,逼迫中國不得不做出強烈反應,向美國畫出紅線,以防對方得寸進尺。 
 
  專家:中美關係料下半年脫困

  內地多位國際關係專家向本報分析指出,因奧巴馬訪華而延後的中美敏感問題,在近兩個月內集中爆發,予人以“崩盤”之感,但總體關係卻未發生實質性改變,中美關係尚有轉圜餘地。總體上,中美必須眼於將矛盾分歧保持在可控範圍內,遵循“鬥而不破尋轉圜”的路線,中美關係才有可能在下半年擺脫困境。未來一段時間重要的觀察節點,將包括美財政部4月公佈的半年報告,及計劃於今夏在京舉行的第二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 

  與華爭拗 美須付代價 

  著名國際戰略專家、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宮力表示,隨國力的增強,中美在實力地位格局中逐步趨向平衡,中國的主動性增多。事實上,美國現在問題纏身,國內就業、赤字、有毒資產等經濟難題待解,國際領域仍身陷伊拉克、阿富汗戰爭的泥潭,在朝核、伊核等問題上也需要中國配合,可以說,美國有求於中國的地方多於中國有求於美國。 

  他指出,在對台軍售、貿易摩擦、會見達賴等這些與華爭拗中,美國都在付出代價。涉及對台軍售的美國企業遭受中國制裁,損失可觀。此外,有網友把相關企業“黑名單”公佈在網上,已激起中國人對相關企業的義憤,即使沒有中國官方的制裁,這些美國企業在華的營商環境也有惡化之虞,這些都是美國企業非常顧忌的。美國從台灣得到的好處遠不及來自大陸遭受的損失大,因此必須掂量一番。在對華貿易戰中,美國雖然在輪胎特保案中令中國損失幾十億元人民幣,但在中國的貿易還擊中自己損失得更多。幾個回合下來,美國都沒有佔到便宜。相信美國方面也會盤點得失,如果得不償失,下一步會反思修正。 

  在宮力看來,事實上,中美雙方在應對當前爭拗時均有所節制。比如,在美國方面,F16、攻擊性潛艇等最初列在對台軍售清單上的幾項武器裝備,這次並沒有賣給台灣。中國目前制裁措施僅限於美國軍售相關企業,中方現在中斷的主要是軍事聯繫,今年不會輕易取消胡主席訪美計劃,除非美國方面把文章“做絕”。 

  目前困難或持續數月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國際政治研究室主任李少軍向本報分析指出,當今國際政治最突出的主題,不是大國之間的權力較量,而是日益嚴峻的全球性問題的挑戰,如金融危機、氣候變化、恐怖主義蔓延、核武器擴散等。中國不得不在解決上述問題的議程中扮演關鍵性角色,因而被推到了國際舞台的顯要位置。事實上,正因為這些問題也是美國面臨的重大問題,重要的共同利益構成了穩定兩國關係的“壓艙石”。 

  宮力相信,中美關係大的發展態勢不會改變,中美利益相互依存的格局不會改變。美國政界中主張與中國發展合作關係者居多,奧巴馬決策團隊有不少“中國通”,這對客觀判斷中國也有好處。因此,他認為中美目前的困難是暫時的,可能就持續幾個月。


    相關專題: 美國大舉對台軍售 嚴重損害中美關係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