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習吳會啟示錄 加深文化交流心連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14 11:05:57  


  中評社台北6月14日電/端午節龍舟競渡,粽葉飄香,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以及兩岸皆然的文化活動。節後第一個上班日,習近平就在北京,會見吳伯雄一行,吳伯雄也成為奧巴馬之後,第一位與習近平相晤的重要人士。這一切,恐非巧合而已。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早在二○○○年十一月十九日,吳伯雄首訪大陸時,就拜會過習近平。那時,吳是國民黨副主席,習是福建省長。十三年後,吳從國民黨主席,成為榮譽主席,習更升為中共總書記,兩人談話的內容,自然大異於昔,會面的意義,也不同凡響。 

  從二○○○年到二○一二年,吳伯雄訪問大陸,實際已有十四次之多。其中最重要者,為二○○八年五月,以國民黨主席的身分,和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見面,是兩岸執政黨領袖的初會,奠定了五年來密切交流的基礎,收到了“大陸讓利,台灣獲益”的效果。試想,假如二○○八年,當選“總統”的是民進黨候選人,台灣經濟會更好?還是更壞? 

  多年來,吳伯雄已成為馬英九最大的協助者。這一點,馬英九或許尚無自知。從助選“總統”和黨主席,到推展大陸事務,吳伯雄無役不與,抱病獻力,甚至捨己為人,成就了馬英九最大的功業,今後三年,亦將如此。受人涓滴,當報湧泉,何況受人湧泉呢? 

  吳伯雄在兩岸皆受敬重,尤獲彼岸的信任,原因固多,主要來自人格的特質。孔子說得好:“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所謂居業,就是有功業可居。吳伯雄以誠懇的態度,周延的語言,最大的耐性,在彼岸稱美馬英九,且為其辯護,成就了後者最大的功業。從吳胡會到習吳會,世人但見一片和諧,幕後的折衝,如寒天飲冰水,雪地渡斷橋,唯伯公感受最深。 

  其實,馬英九和習近平之間,也有共同的看法。早在“陸委會副主委”任內,馬英九就強調,兩岸文化交流應該加快。習近平在國家副主席任內,也建議中共中央,把深入推動兩岸文化的大交流,列為對台工作的重點。如今,他自己就是中共中央,勢必重提國共論壇多年來的共同建議,即簽署兩岸文化協議。馬英九不是國民黨主席嗎?對此能夠繼續“不作為”嗎? 

  習吳會的實質意義,在開啟了習近平的對台工作,今後十年的兩岸關係,可能因此定調;象徵意義則為吳伯雄受馬英九的委託,傳達“九二共識”等聲音。究其實際,兩岸已簽署了十八項協議,今後的議題必然更廣泛,更深入,也更困難,馬英九準備好了嗎? 

  面對習吳會,壓力最大者,為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絕大多數的兩岸人民,包括台灣同胞,樂見吳習會談有成,民進黨則反是,因此發出了哀怨。二○○八年以前,兩岸毫無政治互信,李登輝和陳水扁沒有責任嗎?“特殊兩國論”和“一邊一國論”,不是兩個禍首嗎?民進黨及其支持者求仁得仁,現在又有何怨?兩岸關係已不可逆轉,我們能夠期待,民進黨放棄台獨,變成“非民進黨”嗎?選擇和答案,都在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的心中。 

  習吳會開啟的,更是一個新時代。二○○八年起,兩岸執政黨突破歷史的仇恨,以大格局和大課題,照顧人民的需求,自然贏得好評。準此以觀,馬英九和胡錦濤,都將青史留名,習近平也必將加入留名的行列。 

  我們深盼著,還有三年任期的馬英九,能夠積健為雄,加快腳步,多做實事,並且心懷感恩。畢竟,有人為了“中華民國”,也為了台灣人民,一路挺他。 

  習吳會的共識,是鞏固深化兩岸關係,造福兩岸及中華民族。這樣的體認,當然是可喜的。如吳伯雄過去所強調,“經濟合作手攜手,文化交流心連心”,兩岸的前路仍遙,為了當代同胞和後世子孫,大家排除障礙,走向天下為公!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