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 
知識產權:中美下一個交鋒領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11 14:47:56  



  二○○四年底,在原有知識產權法基礎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公佈《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降低了有關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定罪標準,加重了刑事處罰程度,降低了起刑標準和大大提高了刑期。

  來自前不久召開的二○○五年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國際論壇的消息表明,由中國國務院主抓、二十二個部委參加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正在緊鑼密鼓的制訂中,該戰略涉及經濟發展定位與知識產權政策、知識產權強化保護國際趨勢、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中知識產權進攻戰略、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及問題等一系列相關內容。如此「浩蕩」的國家部委一致參加知識產權戰略行動在世界其它國家十分地罕見。

  「中國將繼續完善有關鼓勵和保護外商投資的法律法規,改革涉外經濟管理體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努力為中國的對外經貿合作和外國來華投資提供一切便利,創造更好的環境。」溫家寶總理在出席今年全球《財富》論壇時將中國的鄭重承諾再一次傳遞給了世界。

  但是需要強調,中國政府所採取的實際行動並不是為了投他國之好。一方面,知識產權已成為世貿組織制度框架中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並稱的三大支柱之一。中國必須以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履行自己對WTO的承諾,以同世界其他國家一道維護國際經濟與貿易新秩序。另一方面,知識產權保護納入法律制度框架之中是中國經濟自身發展的需要。英國知識產權委員會曾在一個影響較大的研究報告指出,因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所擁有的知識產權的數量相差太大,世界範圍內知識產權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而發展中國家受保護的知識產權數量很少。在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進行知識產權的貿易過程中,就會出現財富由後者向前者的流動。基於此,中國政府試圖通過對侵權、盜版等犯罪行為的嚴厲打擊以及相關法律制度的建設,從而塑造出知識與科技自我創新的能力,以提升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的確,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中國仍面臨著一些問題,但必須明確,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絕不僅僅是「中國特色」。以盜版為例,由IDC和商業軟件聯盟發布調查報告稱,去年在全球計算機上運行的三分之一以上的軟件屬於盜版軟件,其中歐盟、美國、加拿大的盜版軟件超過了半數。報告也預測,未來五年內全球計算機中運行的盜版軟件比例將由當前的三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二。在侵權幾乎全球化的背景下,僅僅中國市場風清弊絕,這既不現實,同時也是對中國的極大不公。
  
  單邊報復還是雙邊聯手

  如果不出所料,中美知識產權將在九月以後進入新一輪的正式對決。作出這樣的判斷在於,美國給予中國政府打擊與控制市場盜版的「大限」已到,且對效果「十分不滿」。而目前美國之所以耐著性子在等候,其中一個重要的背景就是中美紡織品爭端還沒有最後落下帷幕,如果一旦紡織品貿易中美能達成和解,美國就會迅速將注意力轉向知識產權領域;倘若中美打起紡織品貿易戰,美國就會在知識產權上變本加厲。因此,紡織品爭端無論最終會出現甚麼結果,華盛頓無一例外地將點燃中美知識產權的烽火。

  盡管與以往不同,美國揚言要將中國推上世貿組織的被告席,但是,WTO複雜的審判程序和漫長的等待過程並不是美國人所能忍受的。因此,在解決對中國知識產權的糾紛問題上,美國仍然逃脫不了對傳統路徑的依賴;先與中國展開形式上的雙邊磋商,繼而將中國打入「重點國家」的黑名單,半年之後徹底攤牌。然而,在筆者看來,對於華盛頓釋放出的強大聲音,北京已經不可能低調回應,有史為證──

  一九九四年六月,美國將中國指定為「重點國家」,接著公佈了一個價值廿八億美元的預備性報復清單,旋即,中國公布了對美貿易反報復清單,迫使美國回到了談判席上,並與中國政府簽訂了「諒解備忘錄」。

  一九九六年四年,美國再次宣佈中國為「重點國家」,並準備對中國價值三十億美元的輸美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但與此同時,中國公佈了對美的相應性反報復清單。中美再次開始了艱苦的談判,並最終達成協議。

  不打不相識。中美之間在知識產權問題上經歷太多回合的事實已經讓雙方有了一個逐步深入和明晰的了解與把握,並且保護知識產權的共同決心終於使雙方又走到了一起。如今每年一次的中美「知識產權圓桌會議」已經成為了彼此之間傳遞合作聲音的高層渠道。二○○四年七月,中國公安部與美國移民海關執法處第一次跨國合作,在上海一舉搗毀兩名美籍人為首的盜版犯罪團伙,凍結涉案贓款人民幣二十二萬餘元,美金近七萬元。從二○○三年至今,美國電影協會與中國政府通力合作,先後在中國關閉了十多家生產盜版數碼光碟的工廠……。

  歷史也許會重演,但歷史也在中美之間描述出了一條清晰的曲線──從八十年代末第一次知識產權之爭開始,雖然每一次所爭端的中心問題不盡相同,但雙方都是通過談判協商最終化干戈為玉帛。在一個全球科技經濟走向一體化的時代,在各國科技經濟既存在相互依存,又存在相互競爭的背景之下,任何一國的單邊行為在給他國製造了災難的同時,也終將會把自己推上泥濘險灘。

  當然,中國政府在保護知識產權和打擊盜版等犯罪行為上還須作出更加艱苦的努力,但羅馬不可能一天建成。中國國民和企業法律意識的提高、國家司法和執法力量的強化以及為維護知識產權所需要的巨大經濟成本都決定了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這一點上,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發出的「正確評價,少些指責,多些交流,共同推進」的最新呼籲倒值得美國政府悉心參考。
  
  規避「技術陰謀」

  在推動國際貿易的複合因素之中,知識產權已經成為了一種重要的力量。不僅如此,國際範圍內建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初衷──通過保護創新知識成果進一步激發技術創新從而促進社會公平與發展也被打破。實際情況是,通過長期的「原始積累」,龐大的知識產權體系已經成為某些國家商業與政治利益集團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要挾」市場和競爭對手的利器、製造與維護壟斷的權杖。

  資料顯示,在中國目前出口貿易總額中,高新技術出口已經佔到了出口的百分之廿八。中國出口產品在實現結構升級過程中所遭遇到的知識產權糾紛將愈發頻繁,而以知識產權保護為名行遏止中國出口之實也成為了一些國家和企業不二的法門。從先前3C、6C聯盟向中國DVD製造商的漫天要價,到如今英特爾、菲力浦、SigmaTel向中國MP3企業張開專利費的血噴大口,跨國公司不斷地向中國企業「扎堆」尋釁,都讓人感到了知識產權大幕下國際經貿變味的氣氛。

  技術由自己控制,專利由自己掌握,因此如何舞動知識產權的鎖鏈當然也是自己說了算。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對於知識產權的濫用,發達國家普遍架起了反壟斷法這個最有力的武器。而在國內,由於目前反壟斷法的缺位,對部分跨國企業所實施的一些知識產權領域內涉嫌壟斷的行為我們卻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開展反壟斷調查。至於能像歐盟作出對微軟那樣的反壟斷調查和處罰,對於中國而言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當然,不讓自己最終落入他人的「技術陷阱」之中,中國企業除了造就自身技術創新的真工夫、撐起知識產權的「獨立門戶」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強化國際貿易中的規則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理直氣壯地與「陰謀家」們展開對決。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5年10月號,總第94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